第94章 清醒

  刘策主动请缨,要去南方平息叛乱。

  永平帝问得刘策几个问题,最终颔首同意这件事。

  大皇子和三皇子因此齐齐松一口气,都感觉自己逃过一劫。尽管不明白他们这个弟弟为什么会想去,不过起码他们不必再为要不要去这个问题而纠结迟疑。

  此外,傅崇、沈勇、罗承宗以及卫琅等人都将与刘策同行。

  毕竟除去须平息叛乱之外,之后还有安抚流民、恢复秩序等一系列事宜。

  早朝散后,大皇子刘昭拦住刘策的去路。

  他舒展的眉眼有浅浅笑意:“没有想到你竟会在这个时候站出来。”

  “小五,大哥刮目相看。”

  刘昭一句话意有所指,脸上笑容愈深,眼神却带着审视。

  “我同大哥不一样。”

  刘策垂下眼帘,兀自一笑道,“大哥肩上有重担,也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而我……”

  “便不过是能在这种时候能假装出点儿力气了。”

  “父皇准备连傅大人都一同派去。”刘策嘴边笑容显出淡淡自嘲意味,“可见父皇对我的能力亦心中有数。但有傅大人同往,我也不用太担心自己会做不好。”

  这些话显然取悦到了刘昭。

  他神情变得放松,笑着伸手拍一拍刘策的肩膀:“平安回来,大哥等你。”

  “是,大哥。”

  刘策亦笑,“我定会努力将事情办妥。”

  永平帝还要见刘策、傅崇等人,刘昭很快放刘策离开。

  他心情不错去凤鸾宫向谢皇后请安。

  ……

  流民生乱,情况紧急,形势严峻,南下刻不容缓。

  翌日,仍未天亮,刘策等人便已经从邺京出发,快马去往南方。

  安排完这些,永平帝看似一声不吭,实则不动声色下令将当年负责流民安置工作的官员关押起来审问。当时拨的赈灾雪花银,也一笔一笔开始仔细核查。

  三皇子因为此事变得惴惴不安。

  有大臣劝他自行请罪,可是永平帝没有责骂他,他又不愿意自己去触霉头。

  由于三皇子心中忐忑、畏畏缩缩,大皇子越发扬眉吐气。要知道,当年安置流民的事情,他没有少挨自己父皇的训斥,反而是刘景倍受表扬,结果呢?

  刘昭认为自己当时做得不好,毕竟已经过去了。

  可是刘景不一样,在这个时候被秋后算账,难道有好果子吃么?

  他们两个人再次见面,一个趾高气昂,一个灰头土脸。

  刘景极为稀罕恨不得逼着刘昭走。

  “三弟。”

  眼见三皇子故意避着他走,大皇子偏主动关心道,“脸色怎么这么差?”

  “南边出了乱子,我忧心不已、寝食难安,大哥也有意见?”

  刘景咬着牙说,“自是学不来大哥这般的宽心。”

  “为什么会闹出这种乱子,三弟难道不是比我更清楚?”刘昭冷笑两声,“倘若三弟当年能把这些事情都办好,何至于发生今日之事,叫父皇如此失望?”

  “你!”

  被戳中痛处,刘景指着刘昭,脸上愤愤。

  刘昭面上不以为意,心中大感痛快。

  这些年,他被自己父皇冷落、被自己三弟踩在头上,总算是翻身了。

  “我劝三弟还是早一些去父皇的面前请罪为好。”

  刘昭冷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知三弟以为如何?”

  看到刘景涨红着一张脸,刘昭又笑一笑,怡怡然走开。

  刘景咬牙切齿,想到永平帝的态度以及众人的劝告,硬着头皮往勤政殿去。

  三皇子去求见永平帝。

  他纵有千百个心不甘、情不愿,亦明白情况不妙,何况怎么都心有不安。

  倘若他父皇痛骂他、责罚他,反倒是意味着这件事终究会过去。

  如今不骂不罚,不理不睬,越叫他食不下咽。

  “父皇……”

  三皇子大步走进殿内,见到永平帝,立刻单膝跪地道,“儿臣向您请罪!”

  他低垂着头,看不到此时永平帝是什么表情。

  唯有永平帝的声音响在他头顶,轻飘飘的,“你说说你有什么罪?”

  三皇子嗓子一哽。微顿之下,他老老实实说:“儿臣有负父皇的期待,没有做好父皇当年交给我的差事,几乎酿出大祸。南方生乱,儿臣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你既晓得不应该,当初何必如此?!”

  永平帝冷声,“你今日为此请罪,明日查出别的,你是不是还要来请罪?”

  “不是,父皇,儿臣当真知错了。”

  刘景连忙为自己辩解说,“其实儿臣当时也是糊涂听信他人之言。”

  “原本儿臣是有更妥当的处理办法的,偏偏小五同我说,可以那样做,我信以为真才会如此。儿臣固然有错,但也希望父皇可以给儿臣一个改错的机会!”

  “这事同小五有什么关系?”

  刘景微微抬起头,见永平帝拧眉,当即接话:“父皇有所不知……”

  “今时小五之所以主动请缨,恐怕也是因为这个。当初若非小五劝我那样做,我定会选择其他的法子。只是小五少有那种时候,我觉得在理,便也信了。”

  “小五说,必定要安抚好这些流民,又说我当主动去探望、安抚,让他们相信朝廷是会为他们打算的……怎么听怎么在理,因而我照办,岂知竟然埋下祸患?”

  “我既然作为三哥,本该抗下全部责任。”

  刘景耐着性子,“可是细究起来,如何会是我一个人的责任?”

  永平帝安静听罢刘景这些话。

  他面色一样的平静,半晌,声音低沉开口:“你回去吧。”

  “父皇!”

  刘景猛然抬头,见永平帝没有生气,怔一怔问,“您是不怪罪我了吗?”

  “这件事确实不能怪你。”

  永平帝说,“好了,你退下吧,此事休要再提。”

  刘景大喜过望。

  他连忙告辞,眉开眼笑从勤政殿出来,狠狠松了一口气。

  待到三皇子退下之后,永平帝坐在龙案后,脸上已然满是失望与疲惫之色。

  大太监见永平帝脸色不佳,上前低声劝道:“陛下千万保重龙体。”

  “失了的民心,再难回来。”

  永平帝当下闭一闭眼,长叹一气,“这样的道理,老三是不可能懂了。”

  “五殿下却是难得清醒。”

  大太监观察着永平帝的表情,谨慎出声,“没有想到五殿下有这等格局。”

  永平帝抿唇,没有多说什么。

  大太监识趣噤声,永平帝兀自坐得一会儿,吩咐:“去请谢道长过来。”

  ……

  南方生乱的消息,虽然有意压制,但官员亲属之间也有不少人知道。

  宋嘉月同样晓得这件事情。

  只是没有预料到最后仍是变成这个样子。

  当年三皇子的一番举措,她以为当真能够安置好那些流民。

  俞景行近来可以说忙得脚不沾地。

  他又在办案,负责审问当年安置流民的那些官员。

  这些官员一大半是三皇子的人,当初互相勾连,如今互相推诿。他们仿佛商量好一般,集体将责任推到几个小官员的身上,同时那几个小官员也供认不讳。

  这里面显然是有猫腻。

  最大的问题在于怎么撬开这些人的嘴。

  也没有僵持太久。

  在俞景行不停设陷逼得其中一个官员说出实话后,再审问起来变得容易许多。

  南方常常有消息传回邺京。

  大多数流民虽然与经过训练的士兵有差距,但许多人宁可拼命,加上还有一批人煽风点火,鼓动这些人殊死一搏,刘策等人在镇压□□的时候,多少费了力气。

  除去领头的王全,另外有一批王全的左右臂膀被抓获。

  镇压过□□才真正开始安置流民。

  由于这些流民里面可能混藏遗漏的居心叵测之人,他们须得仔细甄别,这也导致安抚工作进行得不够顺利。一众官员滞留南方,迟迟不能回邺京复命。

  俞景行这边的案件审理则要顺利不少。

  不过两个月时间,该收集的证据和供词都收集得差不多,到了定案的时候。

  这一日清早。

  俞景行如常乘着马车去大理寺。

  他才到大理寺不多会儿,走到庭院时,外面传来一阵吵闹动静。同僚郑百语近乎是抱着头逃进来,身上衣裳有些凌乱,形容狼狈,像是才遭遇过一场洗劫。

  “疯了疯了,这些人肯定疯了!”郑百语气吁吁整理着自己身上的衣服,抬头见俞景行仍是一副翩翩模样,顿时吃味道,“还是俞大人运气好。”

  “外面发生什么事了?”

  没有在意郑百语其他的话,俞景行只问他外面的情况。

  “不知道这些人到底想要做什么,一群老人小娘子和孩童披麻戴孝在外头,我方才没有看清楚,似乎还抬了几口棺材……”郑百语说着,兀自打了个哆嗦。

  老人、小娘子、孩童……

  俞景行蹙眉,抬脚想去外面瞧一瞧,被郑百语拦下来。

  “哎呀,俞大人可别出去,您看看我这个样子?”郑百语低头扫自己一眼,“他们见我要进大理寺,立刻扑上来,不知道有多少双手在我身上乱抓。”

  “我身体硬朗,尚且如此。”

  郑百语异常苦口婆心,“若您非要出去,如何是好?别是被他们生吞了!”

  “总归得了解一下情况。”

  俞景行话音刚落,又一个同僚衣裳不整、形容狼狈跑进大理寺。

  作者有话要说:八月底大家是不是该开学了~

  嘿嘿嘿,开学愉快!

第94章 清醒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穿成炮灰表小姐大结局+番外章节

正文卷

穿成炮灰表小姐大结局+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