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终章

  征调军队直到五十万人次对顾长石来说毫无压力,金钱能驱动的,不仅仅只是一个人的意念和勇敢,它甚至可以引领人走向死亡。

  照着圣旨里指示的日期,两个没有正副级之分的将军率领着两波互相仇视着的军队奔往唐鲁交界。

  边塞军对这种杂牌货看不顺眼很久了,常常见了自觉高人一等,汇聚起来的勤王军也是一个个摩擦拳脚,极度兴奋,特想干一仗泄泄火。

  李元济没有照例送行,更没有在出征前为大军打气助威,他甚至表现的比普通老百姓都还要平静,静坐在自己的宫殿里,召集了天下几乎所有数得上名号的臣子,包括一众皇亲国戚,甚至于建业寺的千芜也在其列。

  恢弘的大殿凝聚着一股慌乱,疑虑,焦灼的气氛,唐皇没有出声,任何人也不敢发出声音,宫女摇扇的声音清晰可闻。

  “现在就回返勾引吗?”田春秋是个武夫,将近暮年,语气生硬。

  “嗯。”顾长石轻轻应了一声,“已经快到边界了吧。”

  “不出两个时辰就到了。”田春秋感慨道,“不知那帮驻扎在唐鲁边界战战兢兢的鲁国军队知道这仗根本打不起来是什么反应。”

  顾长石素日里的冷静有些把持不住,他声音微颤,“这一天,终于来了。”

  绝大部分事件的走向都掌握在聪明人的手中,这一场看似轰轰烈烈的统一之战,果然如卞之白所说的那样,杨道宗连鲁国边境都走不到。

  因为,两支大军都开始回返了。

  杨道宗已经懒得分辨顾长石是佯装回返勾引他还是其它什么的,直接就下令全军撤往长安。

  又亲自挑选了几只训练精良用于传书的老鹰,上书“顾有谋逆心,已不战而退,臣唯恐他直攻长安,已跟随回防。”

  杨道宗眼看着老鹰展翅飞入云端,突然觉得身上的铠甲有些重,坐在马背上,用鞭子狠狠抽了一声,战马受惊飞奔。

  *

  李元济默然把几乎同时抵达内容也大同小异的两封信放在一边,沉思了一小会儿,他吩咐太监把这两封信给满满当当挤在大殿里的人依次传阅。

  这就好比早就沸腾了的油锅里放进了一团面糊,轰隆一声锅都要炸了。

  “臣支持侯爷,他这么些年为我大唐征战,品行和仁义都是看在眼里的,再说他在江湖也是声名鹊起,犯不上叛国。”

  “这龙位的吸引力你难道还想象不出吗?”一个人小声说道,“再说这一年多陛下明里暗里打压武威侯也是不争的事实,我看这个平日文雅和煦的顾将军倒不像是贼子。”

  “都别嚷了。”徐明启气得胡子吹老高,历史新高,“都别议论了!指不定是两人互相误会了而已。”

  “哟,老太师说的轻巧,这顾长石可是你极力举荐的吧?杨将军向来不言无证之话,他的名声大家同朝为官这么些年也都清楚,只是脾气怪点。”一个文官斗胆呛声徐明启。

  “你倒是拿出证据来,小石的履历我相信各位也都清楚,老夫确实也不相信杨道宗那个傲慢小子有谋逆之心,倘若最后真的是小石有问题,老夫以死谢罪又如何!”徐明启慨声道。

  “父亲说话三思。”儿子徐一衡赶忙拉住了他。

  “可笑,无论他们哪一个有问题,一旦率先抵达长安,五十万大军攻城怎么守?徐老太师你一死可以谢国吗?”

  徐明启僵住了,他根本没想到,泱泱大唐,竟然要面临国灭的危险,真是可笑啊。

  李元济安静地用手摩挲着龙椅旁边镶嵌的珍珠,扬着头观看乱糟糟的大殿,嘴角上勾,眼里藏着嘲讽和一丝落寞。

  “朕觉得可以勒令其中一支军队停下来。”李元济忽然轻声说。

  一直沉默着的卞之白猛然抬起来头,面色复杂看着李元济。

  本来热闹的大殿刹然安静,没有人出声,倘若李元济诏令其中一支军队停止,如果是叛乱军,他会顺应停止行军,另一支军队自然很大可能是终于唐国的军队,即便赶回长安,大唐也无任何忧患。最后也并不能判定停下来的那支军队就是叛军,因为平乱军也会收诏停止。

  当然,如果诏令给在了忠心为国的一支军队身上,他不敢违旨,真正反叛的大军将畅通无阻来到长安。

  这是一道送命题!

  命是长安城几万家百姓和数千唐朝达官显贵自己的,在这个时代来说,他们的命也是李元济的。

  “陛下直接下诏书让两支大军都停下好了。”一个站在大殿门口的普通官员糯糯开口。

  “呵呵。”李元济一声轻笑。

  目前来说,消息从杨道宗哪儿传过来加上李元济的诏书送过去的时候两支军队离长安城顶多会有百里远,可能更近!

  那么如果两支军队都收到了诏书,反叛的獠牙的确会直接露出,那来平乱的那一支自然遵旨停止行军,几十里的距离,五十万大军不还是半日便临长安?

  除非平乱军下决心抗旨,那俩家五十万大军齐在长安城外决战,大唐尚可无忧。

  还有,即便两军遵旨停军,然后呢?一百万大军就地解散?还是就这样和长安遥遥对峙?

  所以,这道选择题无论怎么选,都是半生半死,其中或有一线意料之外的生机。

  “文相,你怎么看。”李元济看向卞之白,露出好奇。

  卞之白闭着眼沙哑着嗓子道,“谁快就给谁下旨吧。”

  “唔,差不多……”

  “总有先后的。”卞之白打断了皇帝的话,坚定开口。

  李元济哈哈一笑,“行吧。”收信时间确实相差不大,但真有先后,先的总会说明他先动,枪打出头鸟嘛。

  “去把朕早拟好的诏书送给……杨将军吧。”李元济停顿一下,道。

  卞之白盯着他,“陛下可有什么后手?”

  “争天下本来就是一场豪赌嘛。”李元济朗声道。

  “杨道宗不会遵旨停军的。”卞之白太了解杨道宗了,认定的事就不会改变,他不会放任顾长石领着五十万大军长驱直入来到长安。

  “抗旨” 李元济加重了音量,“他就是谋反!”

  卞之白第一次感觉看不懂眼前的李元济,没有了过去,似乎在逐渐狰狞,他不明白为什么?

  *

  杨道宗如卞之白所言,他一剑斩杀了送旨的人,仰望天空大声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因为他和顾长石是分别从两个方向拐着行往鲁国的,所以他在回程也不会遇得上顾长石,只有抵达长安才能相见。

  杨道宗在边塞军的威望如日中天,他即便举臂谋反也会有一大半跟随,更何况违逆一张没有见到面的圣旨!

  但一切都不是想什么样就什么样的。

  “西凉形意门前来讨教太极功!”一位灰衣老者踏空而来,声音如霹雳。

  “武当……”中年人走在地面上有些无奈,还是开口道,“武当李长峰还一人情。”

  “天山老婆子也是还人情。”拄着拐杖颤颤巍巍走过来一位老人。

  “伏魔宗,陈刚!”

  “少林,白飞!”

  ……

  杨道宗平静看着这些有名的武林高手轻松越过几万人走到自己面前,白色衣袂飘飞,他深吸一口气,问道,“都是顾长石请来的?”

  “老婆子是唐皇撵过来的。”自称天山老婆子拐杖敲敲地面。

  还有几位也相继点头。

  杨道宗闭上了眼,无视了大军的慌乱,他就莫名感觉,有些悲凉,他向来心如磐石,这种感觉毫无来由。

  *

  顾长石胸膛浇火立在可以看到长安城全貌的山坡上,耳边嘈杂的,激动地声音都像空气一样。

  田春秋和其他几个将领在向五十万人灌输着反叛的思想,随后因为早就赶来的天海一役跟顾长石勾结的流民加入,这支不太正规,由大唐各个贫苦郡县的勤王军组成的天统军向**上国露出了刀尖。

  富贵于我如浮云,狗屁!

  在喊声震天的乱军把本该用在鲁国的攻城车,云梯用在长安城时,高大巍峨的长安城墙上竖起来一支吊着一具尸体的桅杆。

  顾长石内功深厚,耳聪目明,所以他能看得到桅杆上徐老太师平静中有些失望的眼睛,和从自刎的脖颈上留下来的泪泪鲜血。

  自刎的。顾长石心想。

  混乱与血腥中又是一支桅杆竖起,是平静中带着解脱的千芜。

  顾长石感觉自己的心脏想从胸腔中崩裂出来,眼睛上染了雾。

  一支支桅杆高耸在大唐的制高点,那座巨大的日晷都被映照的有些艳红。

  所有跟顾长石接触过的,以前金陵结识的,还是长安城里亲近的。

  小到年幼的徐半昂,老到徐明启,包括大唐明珠墨染和墨华两位公主。

  天上残阳似血,地上护城河化作了血泊。

  顾长石皮肤渗出殷红,挣扎着看到长安城厚重的大门倒塌,他像是用尽了一生的气力。

  “血-洗-长-安!”

  “不知道为什么,我见了你好亲切啊。”

  轻灵动听的话好像来自天上,顾长石也寻着声音去往了天上。

第39章 终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地府鉴情通判最新完结+番外章节

正文卷

地府鉴情通判最新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