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大结局·下154

  “您千万不能忽略梓州这个地方,因为有一个十分关键的人物也经常往这个地方去——苏娇杨,那个为华国屡屡创造奇迹的女研究员。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苏娇杨同这些项目有直接关系,但通过一些细节分析,她与这个急速飞行器的出现一定脱不开关系!”

  “就算这种急速飞行器不是她研发的,那她也一定负责了其中的一部分,不然我们根本没办法解释,为什么这些信号出现的时候,她都会出现在梓州,一次两次能说是巧合,可她是每次都在!”

  空军部的司令心中已经接受了这种说法,嘴上却依旧在挣扎,“确定吗?那苏娇杨只是一个科学家,她擅长的不是数学和经济学吗?她怎么会懂这种空气动力学的研究?”

  “这些消息都来自于中央情报局,你说可靠不可靠?中央情报局给出的消息,什么时候出过错?中央情报局一直都承担着监控全球的重任,他们从华国挖到了多少消息?那些消息哪一条不是真的?”

  “司令先生,我有一个建议,您与其怀疑这些情报是否准确,不如赶紧同华国求证。另外,苏娇杨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谜,她为华国带来的惊喜太多了,别说空气动力学本身就与数学、物理学有关,就算苏娇杨突然写出一本轰动世界的,我都可以接受。”

  “苏娇杨是一个神奇的东方女人,我们的专家们分析了她很长时间,一点有用的东西都没有分析出来。不过专家们有一个猜测,苏娇杨可能并不仅仅是一个人在搞研究,她背后有一个相当大的团队在支撑着她做研究,苏娇杨极有可能只是华国树立起来的一个招牌,就如同他们当年宣称一亩地可以种出三吨马铃薯一样。”

  空军部的司令想了想,道:“暂时还是不要问了,就算他们登上了月球,那又能怎样?我们在几十年前就已经登上月球了。随时监测他们的动态,如果他们成果着陆,就登报发表一篇庆贺信,在信中提醒他们,我们才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他们现在取得的突破,我们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取得了!”

  那下属撇撇嘴,心中腹诽不已,“这有什么意义?人家已经将可控核聚变发电站建满整个国.家了,整个东南亚都在靠着人家发电,我们还在用着火力发电站……也只有沉浸在几十年前的辉煌中,才能勉强安慰自己一下了吧。”

  不出意外的,载人登月项目顺利完成,有着巨大荷载力的‘穿云号’采集了十吨重的月壤,全部带回了华国。

  苏娇杨早就让国重的研究员在梓州机场候着了,那些月壤都没有出‘穿云号’的荷载箱,整个荷载箱就被国重的人给运走了。

  而国内绝大多数研究人员还不知道自己国.家居然不声不响地搞了这么一出大事。

  《百姓日报》作为官方纸媒,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派梓州分部的记者来拍摄了几张照片后,就将新闻发了出去,《华盛顿邮报》也在这个时候刊登了庆贺信,他们还不忘在信中恶心了苏娇杨一次。

  《华盛顿邮报》中称,当初美利坚带下月壤时,曾将月壤分给了世界各国,华国得到十二克,现在华国也完成了载人登月,也应该像美利坚一样,为全人类的共同进步做贡献。

  苏娇杨听到这个消息时,十分大方地拿了个簸箕,拿了大约莫两千克的月壤出来,交给国防部,由国防部处置。

  国防部的领导问苏娇杨,“苏教授,咱国内很多高校的专家学者们也想讨一些月壤回去搞研究,你给的这些月壤是送给外国瓜分的?还是说用这些月壤连国内那些专家学者也都给打发了?”

  “打发外国人的,不然他们整天像苍蝇一样嗡嗡嗡的,实在烦人。叽叽歪歪个没完,整天就知道扯东扯西。我们这次从月球上采了不少月壤下来,还差国内研究员搞研究用的那点儿?”

  “这样吧,您直接同那些专家学者们说,需要多少月壤,做好预算书交到国重就行,只要那些月壤能够派到正确的用途上,不是被浪费掉,那他们想要多少,我都能给。”

  “一千克两千克的,随便拿,哪怕有人敢张嘴要半吨,我也能满足,大不了让飞行员们再飞一次,‘穿云号’来回一次那么简单,又费不了多大的事儿。”

  国防部的领导无言以对。

  ‘载人登月也费不了多大的事儿’这种话,估计也只有苏娇杨这样的学术大佬才敢讲了。

  有了‘穿云号’之后,载人登月确实不是很难,理论上来说,只要‘穿云号’不出现故障,那每次登月的成本都可以低到忽略不计,来回采点月壤根本不成问题。

  华国实现载人登月的新闻再一次震惊世界,也为世界刷新了眼界。

  ————————————————

  ‘电气时代’的到来,让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翻到了新的篇章,而‘穿云号’以及之后不久就问世的核动力深海潜艇‘蛟龙号’则是将国.家的综合国力往上拔高了一大截层次。

  数学理论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这两个项目的中心,早已成为全球科学家都翘首注目的地方,相应的,由苏娇杨一手创办的《研究》系列学术期刊,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积淀,早已坐稳了学术期刊的头把交椅。

  同老牌学术期刊《自然》与《科学》不一样,《研究》所公布的学术成果多数都与工业工程相关,代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的工程技术、最高明的生产力。

  而推动这些项目前进的大功臣——苏娇杨,此刻正面临一个难题。

  在‘载人登月’完成后不久,智障系统就对苏娇杨宣布了故障以已完全修复的消息,智障系统将进入为期两月的休眠升级阶段。

  搞了这么多年科研,苏娇杨早已不再是当初那个甭管做什么事儿都需要求助智障系统的苏娇杨了,她对学术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认知,有自己的判断,智障系统反倒显得有些鸡肋,甚至于说,对于苏娇杨最近几年的研究来说,智障系统给她的帮助还不如她头上那个绿油油的发卡以及被她用了十几二十年的专注水壶多。

  如今乍一下听说智障系统要修复成智慧系统了,苏娇杨心里经过短暂的惊讶之后,并没有起太多的波澜。

  智障系统修不修复,对她的影响并不大。不过她心里还是盼着智障系统能够修复成智慧系统的,毕竟‘智障’这名字听着就雷人。

  只不过苏娇杨没想到的是,智慧系统升级后,等待她的居然是告别。

  “沙雕宿主,这段时间多亏你的帮忙,我才能从深度损坏状态尽快修复过来,你是我见过的最勤奋的宿主,为了表示对你的感谢,我将赠与你一份礼物,你想要什么?”

  “温馨提示,这将是本系统为沙雕宿主提供的最后一次帮助。帮宿主达成心愿之后,智慧系统将进入时空中,开始下一段妙不可言的旅程。”

  苏娇杨愣怔了一下,虽然有些舍不得智慧系统,但她盼着智慧系统好,她懂一个道理:抓不住的,就洒脱放手。

  与其放下尊严去进行几乎不可能留住的挽留,不如给自己留下三分体面。

  “我最想要的,应该是……量子计算机吧。这个条件过分么?”苏娇杨问。

  智慧系统里传来一阵拟人化的笑声,“不过分,不过分,一点都不过分。你提出的这个要求,在本系统的预料之中。量子计算机我已经为你准备好了,祝你在余下来的短暂生命中能够快乐。”

  “再见。”

  银白色的光出现在苏娇杨手边,化作一台书本大小的计算机,苏娇杨打开看了看,见操作系统与她惯常用的操作系统相似,便试着敲了一串她当初差点将慈云副校长的心血搞坏的代码进去。

  这是一串智能代码,只要进过足够次数的机器学习之后,便能够代替人力,在二进制的世界中执行命令。

  量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根本不是寻常计算机能比的,不过三两个呼吸的功夫,那串智能代码就已经演化到了极致,并且自动封包,成为一个集‘搜索-解译-定位’于一体的强大搜索工具。

  苏娇杨连续输入几个追踪命令以及判定是否存在信息交易的条件后,一长串名单就出现在电脑屏幕上。

  随手点开一个名字进去,那人所经历过的所有信息交易买卖全都像是被脱去鸡毛的白斩鸡一样,光秃秃地摆到了苏娇杨面前。

  苏娇杨看得眉头紧皱,扫了一眼那人的自我介绍,没想到竟然是华东石油大学的一个副教授。

  她在那个人名前点了一个勾,又看向第二个名字,这个人更狠,从事过的信息交易不下两百起,涉事金额超过一亿,最重要的,这个人还是一个机关单位的小官员。

  苏娇杨再次选中这个人命,她看向第三个名字。

  看到这个人名,苏娇杨一下子就站了起来——宋瑮!

  这个人是宋忠堂教授的学生,也是最早跟着宋忠堂教授加入国重的,只不过苏娇杨去川蜀军区待了三年之后,再回来时,就听说宋瑮被返聘回清大去了,她当时还失落过几天,如今回头再看,怕是组织找个理由把这人从她身边给清走了。

  她当初居然错怪了顾书遇。

  一行行名字看过去,苏娇杨的太阳穴突突突跳个不停,她没想到隐藏在水面下的毒蛇居然有这么多!

  有些人,明明端着国.家的饭碗,领着国.家的工资,背地里居然做着吃里扒外的事情!

  有些人,明面上打着的是国外友好交流学者的幌子,他们说自己来华国只为学术交流,没想到他们的使命居然是盗窃华国核心技术!

  有些人,明明花着国.家的钱去国外深造,镀了一层金,没想到再回来时,就已经被国外的妖风邪气给熏陶得换了里子!

  还有很多研究生,受着国.家的庇护,享受着国.家给的科研资源,却做着违逆良心的事情!

  苏娇杨一口气将整份名单都导了出来,连同那些被查到的斑斑劣迹一起,直接打印了出来,她要将这份名单全部交给相关机构,肃清这些毒疮脓瘤!

  将那份名单交上去之后,相关部委立马就有了动作,原先就想抓但苦于没有证据的人这次直接连根拔除,那些原先不知道现在知道了的人也别想逃过这一劫数,一时间,全国各地上下都在‘查水表’。

  很多人知道自己事迹败露,想要跑走,可他们哪里会想到,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早已脱胎换骨,他们头顶上就仿佛悬了一颗千里眼般,甭管他们躲到哪儿去,都能被准确无误地找出来。

  这次行动被称为是‘扫雷行动’,相关部门雷霆出手,直接将隐藏在国内的毒蛇全都一锅端了,炖了一锅杀蛇儆猴的蛇羹!

  ————————————————

  国防部的项目做完后,苏娇杨就洒脱的辞职了,她回归到了普通人的生活中里。

  到了固定的时间,苏娇杨会去给国防科大的本科生上几节数学课或者经济学,偶尔也会去国重转转,提点提点小年轻,让国重里的小年轻端正一下科研态度,拔高一下学术追求,当然,苏娇杨生活里的更多时间还是放到了柴米油盐酱醋茶上,熙熙攘攘吵吵闹闹便是一天。

  忙忙碌碌了大半辈子,乍然闲了下来,苏娇杨还有些不大习惯,她不愿意每天都机械重复着种花养鸟的生活,可科研也搞不动了,那她能做什么?

  写书。

  无聊的时候,苏娇杨就喜欢闲坐在鹏城那处院子里的花架下,煮一壶茶,看那几只被她养得又圆又胖一身五花肉的橘色野猫儿在花架下嬉闹玩耍。

  大概是年岁到了,苏娇杨开始喜欢回忆自己这一生走的路,惦念自己这一生看过的风景。

  她想到了在杜家庄插队的那十年,风雨峥嵘,苦乐交织。

  她想到了自己当初投江自尽时心中的悲愤与决绝,想到了自己自鬼门关前走一遭后的豁然明悟。

  她想到了自己在石油工业部中推杯换盏时的欢乐,想到了项目完成时的欣喜。

  她想到了自己进入国防科大到现在的风风雨雨,每一寸光阴都有每一寸光阴的意义。

  回首这风风雨雨三四十年,苏娇杨最终敲定了书名——《砥砺半生》。

  次年秋天,寒露日,苏娇杨在鹏城病逝。

  后人翻阅着《砥砺半生》,看苏娇杨写下的一生经历,对这个心比天高的传奇女子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认知。

  这个女子也有着与平凡人一样的悲欢,她也会焦虑,也会犹豫,她也会因为情爱之事怨入肝肠,她也是一个平凡人,一个十分不凡的平凡人。

  苏娇杨这璀璨辉煌的一生,就如同烛蜡一般,燃烧自己,照亮世间。

  她这一生,刚好用她在《砥砺半生》中写在书尾的那句话结尾。

  “我来这世间一趟,肩膀不算宽厚,性情不算坚毅,但总归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我要让人们心向大同,我要赠予这世界一片安宁稳定,我要回馈这世界一片清净乾坤。”

  (全书完)

第140章 大结局·下154

-/-

上一章 返回列表

更多好书

七零年超级学霸大结局+番外章节

正文卷

七零年超级学霸大结局+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