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新旧更迭2

  张皓亮低头笑了笑, 说道:“皓文哥,家里有你这样一个有出息的哥哥就已经够了, 我只想守着爹娘, 过我自己的生活。爹虽然常常不在家,但他有时候回来看望娘,我知道,他心里还是有娘的。”

  说罢,他又对门外两个小厮挥挥手, 那两人抱着两个黑乎乎的轮子走了进来。

  在众人惊奇的目光中,张皓亮说道:“哥, 我听你说过橡胶可以做轮子,我和爹一直在不断尝试把橡胶裹在木头车轮上,然后又发现这样弹来弹去难以控制又容易坏,于是又在车轮上做了一些凹槽,过两天你试试, 看能不能用。”

  这段时间实在是太忙了, 张皓文早已把什么发展橡胶用品的事情忘到了脑后, 想不到, 张传贵和张皓亮却一直记得。看着这近似于现代自行车轮的橡胶轮子,张皓文再看向张皓亮的目光充满了赞赏:“好, 皓亮,我这就让张吉去找人试着做出你所说的那种马车,改天咱们一起乘马车到郊外去玩。”

  张皓亮认真的点了点头,又接着道:“爹说, 要是这轮子里头不是木头,而是空的,走起路来就更平稳了,只不过怎么做中间是空的轮子,我和爹还没想出办法。”

  “没关系,你们做的已经很好了。”张皓文真心称赞道:“把广州这里的生意交给你们父子,爹和姐夫还有我都很放心。”

  张皓亮更加不好意思了,低着头一直不敢再说什么,后来小厮们才拿来几个包裹,是王氏给张皓文他们几个做的衣服。张皓文谢过张皓亮,命人把东西都放了起来。

  八月的最后一天,新举人们身穿簇新的青衫,整整齐齐列队来到府学明伦堂前,按照取中的名次一个个走进去,谒见主考、副主考,提学官还有地方官员,将自己准备的礼物一份份呈上去,然后方才在吏员们的带领下坐到席上,等待宴会开始。

  轮到张皓文的时候,他抬眼看去,看到了一个个熟悉的身影,还有一位乡试时匆匆瞥过一眼的相貌堂堂的中年官员,正是此次乡试的主考官陈循。

  张皓文拜了三拜,将礼物奉上,却见艾广和陈循似乎看着他低声耳语了几句,又微笑着对他点了点头,张皓文再回一礼,方才走到旁边的桌案旁坐了下来。

  想起数百人赴考的盛况,再看看如今明伦堂上坐着的这五十名士子,张皓文感觉自己无疑是幸运的,只是这幸运中凝聚了许多人的汗水,还有父母亲人们对他的期盼。趴在张传荣背上入山采药的事情仿佛就像昨天一样,而今日,他就已经身穿青袍,登上了多少人一辈子也没有办法企及的高峰。四处望去,其他新举人似乎也有同感,望向主考的目光都流露出了一分深深的感激。

  陈循把手一挥,等待在旁的乐师们手按管弦,悠扬的乐曲声响了起来。士子们闭上眼睛,平复着自己的心情,欣赏着一曲久有盛名的《鹿鸣》之歌。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

  “好文章!”坤宁宫内,孙氏小心翼翼的打量着坐在一旁的皇上朱瞻基,朱瞻基此时正值壮年,虽然有些微微发胖,但他也曾经亲自带兵驰骋疆场,又精于书法绘画,自然气质超群,卓尔不凡。

  孙皇后百感交集的盯着眼前的皇帝,心中却颇有些不是滋味——皇上好不容易来坤宁宫一趟,孙皇后本来满心欢喜,可很快她就发现,朱瞻基到这里来不是为了和她重叙旧情,而是来处理公务的。他前脚踏进宫门,后脚就来了一个捧着一大堆奏章的太监。

  虽然孙皇后不太高兴,但她多年和朱瞻基朝夕相处,深谙如何讨他的欢心。她此时已经生产了一段时间,可以

  下地走动了,于是便抱着刚生下来的小公主缓步走到皇上身边,笑着问道:“皇上,奏章不都是议事的吗?怎么还有做文章呈给您御览的呢?”

  朱瞻基这时才放下那些奏折,把目光移到了孙皇后怀中的小公主身上。他本来就子嗣不多,眼下只有胡皇后生了两个女儿,还有太子和吴贤妃膝下的次子,孙皇后这次产子,虽然不是男孩,但也多少弥补了他膝下的空虚。他心中高兴,笑着道:“前些日子乡试刚刚结束,广州出了一件奇事,据巡抚当地的官员回报,又三名士子同时失踪不见了,结果错过了最后一场乡试,但他们三人的首场文章实在太过出色,其中一人还被拟定为头名!”

  孙皇后一听见“广州”二字,心里顿时一惊,她身后的小太监王永祥更是吓得魂不附体,越听越两腿发软。好在,朱瞻基还拿着那奏章翻来覆去的看着,没有发觉到他们的异样,过了一会儿又道:“巡抚和陈循两人爱才,决定再给他们三人一次机会,让他们补做策论。皇后,当时朕读书的时候,你也一直陪在朕的身边,来,你也一起来看看这三人做的文章,真是大明难得的奇才呀!”

  孙皇后勉强笑了一笑,将那文章接了过来。王永祥从后头一看,果然上面写着张皓文的名字,不过他又转念一想,朱瞻基既然如此谈笑自若的说起这事,可见皇后派人去广州的事情并没有败露,只是那个讨厌的张皓文,不论在哪儿都少不了要掀起风浪!

  王永祥看着朱瞻基略有些发肿的脸,他这段时间可没少听孙皇后唉声叹气,他心中知道,繁忙的政事和频繁的取乐,已经渐渐掏空了眼前这位帝王的身体,这让他再次想起了刘太监临行前嘱咐过他的话——若是能得到机会照顾太子,那才是为自己的将来打算呢!

  前段时间,朱祁镇已经回到了宫中,只是胡瑄先把他带到了长安宫胡氏那里,孙皇后不得不把一直在东宫扮做太子的永清公主归还给胡氏,胡氏马上就以永清公主身体虚弱为名,将她送出了宫廷,让胡瑄把她带到自己母家抚养去了。虽然胡氏失了后位,但他的父亲和兄弟仍然在京城中有着一席之地,又因为他们都处事低调,为人忠厚,京城中的达官显贵对他们还是颇为敬重的。

  孙皇后虽然是中宫之主,但毕竟不如太子年纪小,好控制。王永祥绞尽脑汁琢磨着,到底应该怎么才能凑到太子朱祁镇的身边。正在这时,皇帝开口问道:“对了,镇儿读书读的怎么样了?前段时间朕事务太过繁忙,等过了这一阵子,朕打算亲自考一考他的功课。”

  朱瞻基一来,孙皇后马上就命人去找太子朱祁镇去了。皇上话音刚落,朱祁镇就来到了坤宁宫的门口。看见了自己的长子,朱瞻基满面笑容,招手道:“镇儿,过来,朕正想问问你呢,先前给你指派的那个先生,王振,你对他可还满意吗?”

  朱祁镇深深记着分别是丘洵嘱咐他的话,但他没想到,朱瞻基上来就问他这个。他毕竟年纪小,一时不知到底该怎么说,才能让自己的父亲把他赶出宫外,因此面色露犹豫之色,半天没说出什么话来。朱瞻基见状,便开始问起他一些简单的问题,想通过考察来看看他的功课学的怎么样了。

  在一旁的孙皇后见状,也开始动起了心思,这次她没能再生下一个儿子,她还是只能把宝压在朱祁镇身上。但王振迂腐可憎,要是由他来教导朱祁镇,朱祁镇将来怎么还会听她的话呢?孙氏先前没有办法将王振从朱祁镇身边调走,只是因为朱瞻基一直对那个老太监印象不错。况且没有王振,又该让谁来补这个缺?孙氏先前还没有什么合适的自己的人可以向朱瞻基推荐。

  这时,站在一旁的王永祥忽然看见了自己人生中新的希望,他赶紧趁着帮孙皇后端茶的机会,低声在她耳边说了几句。

  “自、自羲

  农,至黄帝;号三皇,居……居……”朱祁镇这段时间都在宫外流亡,胡瑄哪里有时间教他读书写字呢?朱祁镇问着问着,眉头禁不住就皱起来了。

  “‘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朱瞻基不愿当着儿子的面发作,命人把他领到旁边去用些点心,然后方才满脸忧色的对着孙皇后道:“……皇后呀,镇儿从小聪慧的很,开蒙也不算晚,怎么如今连这几句都还记不住?你说是他年纪太小,爱玩好动,还是那几个师傅教导不严呢?”

  “陛下,您终于问起这件事了,您想想,如今您给他指派的那个先生,什么东宫局郎王振,我听说,他不过是个久试不第的老举人,他能有多少学问?况且,他岁数又那么大了,教不了两句就要打瞌睡,镇儿年幼,他哪里有精力好好教导镇儿嘛!”孙皇后趁机往门口一指,接着说道:“皇上,这是先前伺候王振的太监,也姓王,名永祥,这段日子,我看他倒是挺尽忠职守的,又很机灵,镇儿也喜欢和他一起玩,上次我便问了他几句,原来他年纪轻轻,入宫之前也还是个秀才呢!陛下若是不信,何不把他召过来问问他的学问怎么样?”

  “哦?果真如此?”朱瞻基对王振的教学成果也很不满意,不禁认真考虑起孙皇后的建议来。等朱祁镇用完点心回到朱瞻基面前的时候,朱瞻基又问道:“镇儿,你到底觉得那王先生教的如何?若是不合你的心意,父皇可以给你换一个先生。”

  “我,我不喜欢他!”朱祁镇这会儿已经做好了心理建设,马上斩钉截铁的答道:“父皇,您赶紧把他送出宫吧。”

  “好。”朱瞻基回头望了望孙皇后,终于做出了决定,对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老太监金英道:“王振入宫已久,如今他上了年纪,派他去南京领个闲差养老吧。跟着他的那个小太监王永祥学问不错,从今往后,让他陪着镇儿读书好了。”

第87章 新旧更迭2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农家科举全文最新+番外章节

正文卷

农家科举全文最新+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