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阳春三月, 天气和暖, 庄上的百姓们个个无比精心地侍弄着田里的旱稻和水稻。

  要说历来的皇庄, 里面住着的都是些什么人, 耕种庄上几百上千亩田地的又是哪些人, 其实基本还是属于皇家的人——说难听点就是皇家的下人奴仆,像是宫中犯了错遭贬的宫女太监,或者是战俘,又或是受连坐的犯事官员的族人, 里面的人大多都是被发配到此的。就连皇庄管事, 多半也只是被发配到此的人里面相较位高的人, 但同样也是失意之人。

  但是,大炎朝如今的皇庄,有的是炎军为民伸冤除害抄家抄来的,也有的是地主豪绅逃避战乱时抛弃了的, 总之都是无主之地, 被夏简戟捡了便宜, 庄子之中好些的就被划作了皇庄, 差些的、没有像样庄园的, 就暂时被记作了朝廷‘公田’——留待以后或赏赐功臣或分给百姓。

  夏简戟给姜秾的长安城北郊的这处皇庄, 也是由无主之地一跃而成皇庄的。

  因为大炎朝廷一直奉行‘仁治’,除非必要, 否则轻易不会问罪于人,受牵连被贬的犯事者族人自然也不多,尚且不够充实皇庄的。因此, 在姜秾的这个皇庄里,常住的人很少,就是农部的一个主事和庄上负责杂事的两个小头头儿,耕种田地的不是皇家奴仆,而是自由之身的寻常百姓,平日里都住在自个儿家里。

  因此,庄上这些百姓比皇家奴仆活得稍微要自由胆大一些,比如在劳作时,也能像普通民间农人一样,边劳作边侃天谈地。

  他们可是听说了!

  “……光是种的旱稻,都有来自不同地方四五个品种,何况还种了来自江南的两三种水稻,更甚至还有从更南方弄来的占城稻,这么多旱稻品种一起种,最后取‘百家之长’培育出来的旱稻,是不是得高产啊?那又得有多高产啊!”

  “想想我们大炎农人现正在种的高产麦子!曾经均摊后每亩能产个三百来斤的麦子,如今每亩竟然能有七八百斤!那想来旱稻良种育成后,定然也会高产的!”

  “说起这个,你们听说了吗?有来自燕国还是越国还是其他什么地方的商人,在暗自向农人高价预订尚未收割的今夏新麦!听说有好些人家都准备卖了呢,你们说这其中的生意有没有的做……”

  “蠢不蠢!那些钱而已,又是有多高?!我是觉得将粮食‘借贷’给王上和王后他们,日后用来抵销赋役,要更加划算!用得着去赚那两个钱?更别说你还想去做二道贩子,去农人那里收来麦子,然后卖给商人赚这其中的差价了,其中辛苦不说,主要是能有几个钱?”

  这个农人显然是知道些了不起的内幕消息的,说罢,又神神秘秘道:

  “你们想一想……如今已经有高产麦子了,那距离培育出高产旱稻还会远吗?反正我是坚信,王后定然能培育出高产旱稻的!

  届时,粮食定然会年年都有大丰收,不仅我们这些百姓的日子会逐渐富起来,朝廷也一样会富起来。朝廷富了,也就不会想着从我们这里百般搜刮那一点赋役银,去充实国库了!

  你们说,朝廷不紧缺银粮、不那么在意银粮了,那我们‘借贷’给朝廷的粮食,是不是说不定会能够抵销更多年月的赋役?”

  这个农人显然受了人指点的,他分析得很清楚也很有道理!

  农人之中也不乏脑子灵活,一点就透的,“这么说来,我们的粮食在当下更加值钱,因为现在朝廷还急需粮食。我们不把粮食卖给其他国的商人,去赚眼前的这两个小钱,把粮食‘借贷’给朝廷的话,才会很划算!”

  “就是你说的这个理了!”

  在众人都觉得卖粮给商人

  这事不划算之后,又有另一个农人加入进来,将谈话转移到了另一个角度,道:

  “我也不是炫耀或怎样,但你们都知道的,我家族中的七叔是考取了童生功名的,因为能读会写还能做事,这才承蒙王后提拔做了这皇庄中的其中一个小管事……”

  “知道知道,杨管事能为皇后做事,成为皇庄的管事,着实是个能干人!”

  “是啊是啊,杨管事是个能耐人!”……

  不等这杨姓农人把话说完,众人就纷纷夸赞羡慕道。

  杨姓农人谦虚地摆摆手,然后也没多说,就严肃了神情,接着像是在传递着什么重大敌情般:“他国商人高价预订夏收新麦这事,我也早就听说过了,只是这其中的内情,怕是没那么简单啊……”

  “内情?什么内情?难不成这之中还有不得了的内情?”

  “你是听杨管事说的?是了,每回王后到庄上来巡视,杨管事也会在陪同之列,知道一些我们无从知晓的内情也不奇怪。不过,究竟是什么内情?”……

  见杨姓农人话中有话地卖关子,众人连忙追问。

  杨姓农人:“你们想想,我们以前养活整整齐齐的一家人那多难啊?可现在大炎有亩产七八百斤的高产麦子,如今以及日后是不是就简单多了?而且,朝廷养活的兵士也会更多、更强,这样一来其他国家轻易不敢进犯!

  可是他国见此情形,心里会是怎样的?羡慕,嫉妒,然后生出贪心来!

  那些预订今夏新麦者,能是普通商人?那必然是受了他国朝廷之命行事的皇商!他们也不是在收粮食啊,而是在收粮种!在大炎收了高产小麦回去做种子,这样来年轻易就能举国大丰收……”

  “哎呀!那这样的话,他国也能养活更多百姓,养活更多的兵士、更强的兵士!”

  “那他们现在不敢进犯我们大炎,以后可不就敢了吗?!”

  “这是要用我们大炎的粮食,养出一伙进犯我们自个儿的劲敌啊!”

  “这心思真是太坏了!用心歹毒啊!!”

  ……众人纷纷愤怒谴责!

  国与国之间的博弈争斗,无法轻易用好与坏、歹毒与否来定义,站在不同的阵营和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结论。

  这次,他国商人高价预订收购今夏新麦做种这事,站在大炎的阵营来看,就是他们坏心眼了!

  先前还在琢磨着是不是当一次二道贩子,赚一点中间差价的那个农人,这会儿怒得气血冲头、满脸发红!

  “这买卖做不得!我要是从中赚了钱,那就亏心到天边去了,别说我自个儿恨不得羞愧去死,就是我那些底下的祖宗、地上的亲人也都饶不了我,我也没脸做鬼做人了!”

  “别说一升五十文钱的高价,也没高到哪里去,就是他给我一百文钱一升,我也不会去赚这没良心的钱!不然哪里对得起王上和王后!哪里对得起如今这安安稳稳还能吃饱饭的好日子!”

  “是啊是啊,说起来,我们也一般农人还不同、也算是‘皇农’了,邻里旁人对我们那是羡慕不已,因着我们是在给王后种田,也得了不少的尊敬,可不能做那见利忘义丧良心之事!今夏分到麦子后,我除去留足的口粮外,其余全都借贷给王上和王后他们,决不卖给那些不怀好意的商人半粒麦子!”

  “我也是!我不仅自家不卖,还要劝着那些和他国商人有过接触的人家,让他们也不要卖哪怕半粒麦子!用自家的粮食,去养出一群将来会打上门来烧杀抢掠的强盗?我们可没这么蠢!”

  ……

  有关这事,夏简戟先前听到风声后,很快就采取了行动。

  川蜀之地可据地势之利,守得铁桶一般,他国商人想要从进川蜀买高产新麦回去做种子,其车困难程度无异于登天之难。因此,这些为数不少的商人就只在北地渗透游走。

  那些商人行事也算小心,但夏简戟和姜秾等人以及炎军和大炎朝廷,很得民心,且百姓虽大多都是‘愚民’,但也有民间卧虎藏龙的说法,总有心思敏锐的人察觉出异样,然后推测出此事会产生的后果,于是就层层快速传到了夏简戟这里。

  也是因为大炎奉行的是‘仁治’,各项政令的内容和施行都尽量减少强硬之气,夏简戟当然可以直接明令百姓不许卖粮、违者必将重惩,但如此断人财路、就难免会有百姓心生怨怼。而且,强硬的严防死守大多时候都是防不住的,堵不如疏,不如暗中挑明了那些商人的险恶用心,让百姓们自发抵制,互相监督拒绝卖粮给商人。

  像北郊皇庄这样的情形,在北地许多县都有发生,有县衙官方出手暗中引导,百姓们纷纷以卖粮给商人为耻,谁若是有此意向,便会被邻里亲朋围攻劝说,遇到那些冥顽不灵者,更是直接被打作‘卖国贼’,人人皆羞与其为伍!

  到后来夏收时,邻里之间互相盯梢,有的地方还真有爱钱如命的人家偷偷卖粮,结果被同村人发现了,全村人出动一起将粮食抢了回来不说,还将商人和那户人家好生臭骂一顿,甚至差点就狠狠地群殴了他们一顿!

  这些都是后事,话说回眼前。

  因为突然极想吃一口麻辣滚烫的火锅,姜秾这次只是简单在皇庄上看过一眼之后,就提前回城去了。

  没有直接回宫,而是绕道张府,去找沈甜一起吃一顿火锅‘下午茶’。

  姜秾这次出来乘坐的马车是被精心改装过了的,根据先前沈甜提出的想法,工部造出来减震弹簧后就立即用在了她出行的这辆马车上。而又因王后姜秾,隔上六七日就要去一趟皇庄,这行程已成定例,若心怀不轨之人想要行刺相较就会容易些,就正好趁这次改装,顺便给车厢上下四周都安上了刀箭难入的精铁板。

  而马车里的内饰,自然也极尽用心。值得一提的是,姜秾的大宫女郑茗,吩咐将车内地上和四周都垫上了一层又一层用木棉填充的软垫,人在里面就宛如置身软云之中!同时也是在弹簧减震之后,又给加了一层保险。

  在一些事情上迟钝如姜秾,又想着一直延迟着的小日子,心里也有了些想法。

  在去张府找沈甜的途中,马车轻摇之间,姜秾忽然想起一句话:酸儿辣女。

  那么,如果她肚子里果真有一个孩子在了,那或许会是一个女孩儿?

  姜秾心中觉得好笑,这是什么毫无根据的旧时代观念啊,她竟然想了这些有的没的。别去想那么多,吃上麻辣翻滚的火锅最要紧!

第106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以农为本(农)最新完结+番外章节

正文卷

以农为本(农)最新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