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立春亲耕赐福大典, 于元宵节后过完了年的立春这天,在长安城外南郊的一处皇庄上举行。

  开春扶犁亲耕、鞭打春牛等这类仪式, 举行与否全看至高者的意愿,要不要‘作秀’以示重视农桑,因此这类仪式向来断断续续的,没有定例可循。

  因此葛蕤和礼部官员一起,翻阅相关史料古籍, 自拟了一套出来,交由夏简戟复核过。

  立春亲耕赐福大典,每三年一次,成为定例。

  若有必要或皇帝勤勉, 每年立春当然也可扶犁亲耕, 只是就不召集群臣、耗费国库,去操办大典了。

  三年一次大典, 这点是姜秾提议的。因为粮种播过三茬之后,里面的神农之力就消减到能看出产量的下降了,三年一次大典,正好方便她按时加持神农之力。

  粮种的培育和驯化, 在经过足够多茬的定向培育后,种子里的优良基因就会稳定下来,这是自然规律。因此,姜秾也不担心她不在之后,百姓就会没了高产良种。

  因为真到那时,培育驯化的粮种早已稳定, 甚至就连不能自留种的杂交作物,她也觉得可以驯化成让农人能自留种的基因稳定的种子。到那时后人们三年举行一次大典,就有别于她现在的了,相反象征意义会大于实际作用。

  典礼举行的场所,在长安城外南郊的一处皇庄上,离南郊祭天祭地的天坛和地坛不远,经钦天监(由风水先生组成)的官员看过风水、算过吉日后,就在皇庄上建了一个祭坛。

  亲耕赐福大典的内容和目的,到底不同于祭天地日月的,亲耕的主要场地还是在农田里,只有开始前的一系列礼仪和赐福,是需要一块专门场地。于是,祭坛没有建得太麻烦,不然就与大炎推崇的勤俭风气不符了。

  祭坛的修建,就是在选定的一处农田上,调兵两千过来,将农田土壤夯实了,在用石砖在中央搭起一座二十七尺见方的台子,这就是立春勤耕祈福典礼的祭坛——‘农坛’了。

  泥土夯实后平整出的泥地广场,是百官班列的地方,而‘石台子’上,就是夏简戟和姜秾他们帝(王)后在典礼上的所在了。

  农坛修建得有些寒酸,但大炎上下大多朝臣都是曾经穷困过的、或者家境一般的,因而在各种排场上,都讲究一个威仪大气,并不追求精致奢华。长安城外南郊的天坛和地坛,是前朝大昭升和帝建的,排场和石料都极尽讲究这就不说了,但除农坛外夏简戟决定日坛和月坛,也这般修建,当然百官班列的广场上铺地还是要用石砖。

  说起来,农坛所在的南郊皇庄,与夏简戟指给姜秾的城北农庄,正是南北对望的。南郊皇庄是举行扶犁亲耕、赐福粮种等农事大典的‘农坛 ’所在,而城北皇庄则是姜秾培育农作物的农业实验基地,可以预见的是日后将会又许多良种和耕种之法从基地里被试验出来,南北两处皇庄皆关乎农事,象征着天下百姓饭食之本。

  稍作联想,这也是一个神异的小巧合了,或还能在后世的史料中被简单提到一句。

  亲耕赐福大典的礼仪没有正经的旧例可循,葛蕤他们就参考了春分祭日等大典,自拟出来一套礼仪流程后获准定下,具体的就不做赘述了。

  万变不离其宗,就是卤簿仪仗、乐舞、赐福及下田亲耕总共四部分。在农坛上的部分,就是奠玉帛、礼三献、乐七奏、舞八佾,赐福粮种,最后行三跪九拜大礼。然后移步御田,完成最后边打春牛、扶犁亲耕一步,结束大典。

  整套礼仪依矩做下来,庄重肃穆,倒不过于繁琐。

  整个大典从头至尾,其他没什么好说的,只在赐福粮种时,显露了神异现象……

  与群臣相对的农坛另一

  侧,是几欲耸立入云由粮种筑成的堵堵高墙,为大典更添几分威势!对方的这些粮种,就是等着姜秾来加持神农之力的。

  大典接近尾声,夏简戟和姜秾一起,赐福粮种。

  在姜秾正式加持神农之力之前,没甚意义却又不可缺少的文稿念完,大乐奏起,两人一起舞了一段事先定下的动作,起势终于做足!

  夏简戟闭目肃立作祈祷状,姜秾作为赐福主力,她双臂前举,对着堵堵粮种高墙,意念强烈地想着释放神农之力,并加持到前面的粮种上……

  若是平时做这套动作,那必然只会无比尬,但在这样庄重的大典场合上,已经做足了起势,又有庄重的大乐伴奏烘托,姜秾做出这套动作,就只显出威仪和庄重来,并感染众人油然生敬!

  忽地,平地起了一阵微风,拂过农坛上下的君臣,似有丝丝缕缕的馨香入鼻,似是百草百花香,若有似无……闻者只觉心神一爽,身体升起生机勃勃之感!

  “沙沙沙……沙沙沙……”

  若说那阵馨香微风,或许还是在场众人的集体幻觉,那随之而来的沙沙作响,就再没其他说法了!

  细碎却清晰的沙沙声,从农坛后方的粮种高墙出传来……

  可那里是一袋袋粮种筑起的高墙啊!

  因为顾虑到大典上君臣的安危,农坛本就建在开阔农田间,如今更是将周围田埂间的树木和长得较高的杂草,都清理得一干二净。农坛方圆一里之内,一眼都能望见头,去年秋天没有播种麦子的农田里,一片光秃秃……

  且又没有风沙扬起,哪里能发出这般的’沙沙‘声?!

  毫无疑问,这是神迹啊!

  惊现神迹了啊!竟然会出现神迹!

  夏简戟离他的王后最近,微风拂面的触感,入鼻的馨香,最是明显。

  听见‘沙沙’声后,就睁开眼,先是看了身边人后,再才抬眼看向对面的粮种高墙……

  他的王后,果真是‘神之女’,而他做好‘天之子’的天子了,两个人就是天作之合,再般配不过了。

  祭台下众臣之间,有窸窸窣窣的些许躁动,表明了众臣内心的惊讶、甚至惊骇……

  ‘太过尽力了。’姜秾暗道。

  这时姜秾有一种莫名而来的直觉:加持神农之力成功了。神农之力虽然无影无形,她也还没达到甜甜所说‘内视丹田’的境界,无法真切感受到神农之力,但它确实也真实存在着,既然存在便必会有痕迹。

  刚才的那阵微风,可能是神农之力短时间内快速涌出体外,而带起来的一阵风。至于方向相反的身后群臣也感受到微风了,那是因为她控制不够精确,在给粮种加持神农之力时溢出了?或许是吧。

  至于尚未停下的‘沙沙’声,大概是神农之力扑向粮种并浸入时,粮种颗粒移位发出的声音?应该是的。

  幸好全力一击的隔空施力,没有把粮种高墙推倒,不然或许会引起一阵慌乱逃蹿,那样别说是‘神迹’了,恐怕事后还要追究堆放粮种的人的责任。

  看来,以后赐福时还是要出全力,若留有余力的那个度没把握准,以致为种子施加神农之力不足或不全,那影响就太大了。不过,在粮种的堆放上,还要在今天这样确保安全的高度之上,再降低一些,以防她真隔空‘推倒’了粮堆引起慌乱。

  夏简戟看向一旁主持大典的礼官——礼部孔尚书,后者这才惊醒,急忙高声道:

  “赐福粮种礼成!一跪!……”

  大典在农坛上的部分基本已经完毕,然后君臣一起行三跪九叩大礼。

  从孔尚唱礼声里带点颤

  音,且险些破音的样子来看,台下众臣的内心也不会平静到哪儿去。

  跟着礼官的声音,行三跪九叩大礼时,众臣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葛蕤:秾娃儿……不、王后这神农血脉后人的身份,果然是真的,今日又在众臣这里坐实了。不过相比以前无声无息的种出高产粮食,今日这架势要大多了啊!

  这样也好,农人们播种赐福过的粮种后必会有绝好收成,自然会深信是皇室中帝后的神迹,从而愈加忠诚拥立大炎。但是朝廷众臣,有从来不事农耕的,或者以前耕种过如今已疏于农事,对庄稼情况完全不知或已经不熟悉,他们相信‘神迹’的心就不会深刻,哪会像今日这般?亲身经历神迹来得信服?

  如此一来,才真算是天下归心了。

  诸葛评:以前一直听葛老那些人说王上的天命所归,说王后的神异出身,先前是想虽那些粮食高产,看着是似乎是真的,但难道王上的天命所归——起事时久旱逢甘霖率先结束两年全国大旱,不是巧合吗?那些高产良种的出处,难道不是王后恰巧善于培育良种吗?!他和葛老这些遍览群书的人,最明白不过了,那些所谓神异非凡的出身或吉兆,都不过是高位者笼络人心的手段罢了。结果呢……

  结果!居然是真的!

  姚青云:我乃练武之人,耳聪目明,绝不可能错听了方才的‘沙沙’声,且鼻间的馨香尚在呢,也不可能是幻觉!而这农坛修建的可说是简朴了,就是夯实土地,再用石砖垒砌起来一个台子就罢了,没有精巧机关,今天这农坛四周的排兵护卫虽不是他手下的兵,他也能看出来兵士里面没有机巧在……

  那么,方才的异象,就只有‘神迹’可以概述了。早前那些传言,竟然是真的……

  ‘老臣’们对他们王上和王后的神异,本就是半信半疑的,有了今天这一回,几乎就是深信不疑了。

  街头卖艺人那些变戏法的小把戏,他们不是不知道,他们之所以深信不疑,并不全是因为这异象,今天的异象也就起了辅助加深的作用,主要还是因为,那些看得见、摸得着还吃得饱的高产粮食,真切地在那里摆着呢!这才是他们能够深信不疑的基础。

  信任的基础已经打得足够牢固了,再碰上神迹般的异象,深信不疑也就不奇怪了。

  ‘老臣’们尚且如此,那些个‘新臣’们,心中的骇然可谓惊天滔地!

  从他们或白得过分,或红白交替的脸色,就能一眼看出来,他们心中的不可置信、惊骇莫名,又或者是惊喜交加。

  诸般情绪就不必说了,因为不管是惊是喜抑或是恐惧,都不会有什么影响。

  起初在围绕着神迹本身的真假,众臣心绪纷乱之后,慢慢就延伸出了别的思绪……

  众臣一边配合着完成大典最后一项‘扶犁亲耕’仪式,一边想着:

  王后姜氏,为农皇神农炎帝的血脉后人,承袭了神农之力(这称呼竟也合上了),方才有此神迹。

  听起来,这神农之力应是通过血脉承袭的,那么,王后所出王嗣皇嗣,也能继承神力……

  寻常皇嗣出身的天子,与身负神力的天子,当然是后者要更高贵、也更合乎天意……

  在这样想的,不止哪一个朝臣,除了有嫁女为妃从而诞下皇储这种念想的朝臣之外,其余所有朝臣都是这般想的。

  虽然都只是在心里想,但这想法在未来选立皇嗣时,会起到的影响恐怕也不可小觑,甚至或有决定性作用……

  ……

  “……纵观炎朝历代皇帝,我们会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大炎历代皇帝在具备为帝要素之外,有的还各有闪光点,或知文

  、或擅武、或文武双全,闪光方面不定一样,可有一点却可称雷同,那就是都很会种田!对,大炎的历代皇帝,擅长种田!种植技能几乎满点!”

  “不止野史中的相关记载很多,正史中也都有提及,大炎历代皇帝确实都很会种田。相同种子,种在同一块田里,大炎皇帝们经手播种作物的收成,甚至比经验老道的老农种的,还要好上三四成!大炎皇帝们,就是这样的会种田!”

  “追根究底,历代大炎皇帝都擅长种田,这并非巧合,而是在选立太子时,就把种田才能这一项纳入了考核。历史证明,大炎皇室的皇子皇女们虽然众多,但或许是家学渊源,反正都没有作天作地的,心性和能力都差不多的好几个皇子,在大炎的‘粮食盛世’中,谁当太子并继任皇帝其实都差不多,那要怎样选出太子人选呢?”

  “比一比谁最会种田!对,谁最会种田,谁就是太子!代代如此,除炎太祖夏简戟外,大炎所有皇帝都是这样选出来的。”

  “虽然听着有些胡闹,但炎太祖和姜皇后为他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了足够厚实的家底,大炎朝整个朝代三百多年间,都处于‘粮食盛世’中。所以皇帝谁来当其实差别不是很大,那么谁最会种田就选谁当太子、当皇帝,并没有多大问题,而且从炎太祖时期起,群臣们都对这种选储方式没有任何异议,这也是很有趣的。”

  “当然,能成为皇帝的,其他为帝者的品性和能力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就是了。将种田才能纳入选储标准中来,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玩笑,这让炎朝历史愈加妙趣横生。”

  “并且由于大炎这样的选储方式,选出的太子皇帝全都精通农事,而封建社会时期又可看作农耕社会时期,那么、一个皇帝他精通农事,又体会过百姓耕种的辛苦,就算他文武才能都很平庸,也不至于会出乱子,因为大炎皇帝不会像以前历朝的一些皇帝那样,他们不会胡搞瞎搞!”

  “炎太祖和姜皇后打下江山并开创了‘粮食盛世’——考试时还是别写错了,‘粮食盛世’是后人戏称,正经说法还是‘大炎盛世’——及大炎朝三百多年间全为大治盛世,与一两代皇帝带来的‘某某之治’、‘某某盛世’,区别大着呢!”

  “也是因为大炎盛世三百年间,虽有过小波折,却一直昌盛富强,并且还没有流血就顺利过渡到了近现代社会,所以在西方列强满世界殖民时,我国却能凭借雄厚国力独善其身,让西方列强磕断过牙齿后,便不再敢进犯秋毫!在西方列强挑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战胜国主持和谈大会。因为那三百年间的一帆风顺,方才有如今的强国气象!”

  “在有些民间话本和野史中,不乏称赞大炎国母姜皇后乃‘神女’、‘神农后人’、‘再世神农’等的,还言她身藏神力,有爱民如子的血脉本性……诸此种种神异之处不胜枚举,我们姑且不论这几乎和奇幻种的设定,也相差不大的能力是否真实。”

  “但或许,炎太祖和姜皇后的基因确实很好,他们的子孙大多都是爱民如子的,就算有几个有点小癖好,但总的来说个个都能算得上是明君了。这也是我们要感谢炎□□和姜皇后的,谢谢他们为之后的大炎皇帝传下了优良的基因。”

  “那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那几个有点小癖好的皇帝罢……”

  ——节选自《历史讲坛》之《戏说大炎》

  难得这历史类节目,在这一期的实时弹幕,格外热闹:

  -哈哈哈哈!笑就完事了没问题吧

  -让开!我最会种田,我来当太子!

  -‘粮食盛世’,真的是很形象了

  -壮哉我大炎!!!

  -啊啊啊!姜皇后我的爱!!!

  -姜皇后,毫无疑问是上下五千年历史中,除女皇外存在感最强的女人了吧

  -姜皇后,是给了我们祖辈和我们饱饭吃的女人,感谢姜皇后~

  ……

第102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以农为本(农)最新完结+番外章节

正文卷

以农为本(农)最新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