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分家4

  弘韦{小三}没有参与赈灾瘟疫,凭借此次的战功,封了奉恩辅国公。赐予奉恩镇国公。

  岁俸银500两,禄米500斛

  至于小六、小七,没什么功劳,给了镇国将军的爵位,相当于一品武官,还是一等镇国将军。

  岁俸银410两,禄米410斛

  小四、小五是庶子,降了两等,是为奉国将军,一等奉国将军岁俸银210两,禄米210斛。

  这也是不错了,按照直亲王府上的情况,嫡子这么多,到时候庶子估计空有个皇孙的名头,什么爵位都是捞不着的,最后沦为闲散宗室罢了。

  这些爵位都是有府邸的,内务府和礼部会安排好,两个月之内,都搬出去了。

  和卓虽然并不小气,不过分家还是需要按照章程来的。

  规定上,世子至少要继承府里7成的财产。

  其余嫡子和庶子加起来,不得超过3成。

  无论是世家大族,还是皇亲贵胄,都是这样的。

  要是狠一点的主母,给其余庶子来个一成,你也没处说理去,毕竟只是个约定俗称的规定。

  因为胤禔的康熙爷的长子,世子是皇长孙,分家还是需要慎重的。

  特别请了宗人令,以及在宗人府的二把手七爷,一同参与分家。

  除了宗室之外,康熙和皇太后也派人参与了分家事宜,算是做个见证。

  以示公正吧。

  胤禔和卓按照,嫡长子7成,其余诸子3成的分发,很是合理。

  原本因为胤禔还是王爷,弘昱只是世子,世子的那一份应该在王爷那里,等百年后到弘昱处的。

  不过胤禔不在意,和卓也表示无所谓。

  就当场将这七成财产全部交给了弘昱,当然,日后一些王府的交际,除了必须要胤禔这个王爷出面的,钱财方面的都要弘昱来处理了。

  胤禔巴不得做个甩手掌柜呢。

  还能跟自己亲亲福晋哭穷,让福晋给养着。

  宗人府的人和康熙太后的人自然无法反驳,都登记好了之后,就回去了。

  复命的要去复命,

  宗人府的要去分开族谱。

  老百姓的分家,还要在衙门和里正那里备案呢。

  康熙爷的大阿哥分家,自然是要在皇家和宗人令那里做好备案的,族谱分开。

  接下来就是分和卓的嫁妆,和卓可是富得流油的人。

  对于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舍不得的。也不讲究那七三分了。

  自己的儿子每人给了5万两的分家银子,另外将自己的产业平均分了。

  庶子,每人给了一个三进的宅子,100亩田地。他们房里的摆设器具,家具什么的也都让他们带走。

  两个侧福晋各有一个儿子,五阿哥虽然不是纳兰氏亲生的,不过也是她从小带大的,日后指定会给他一份财产。

  至于小九,是舒穆禄氏的独子,东西当然也是给他的了。

  所以,其实府上的庶子一点不穷。反而因为自己额娘只有他们一个儿子,富裕的很呢。

  其实主母的嫁妆,庶子是不分的,不过和卓也不差那点的,不单能得一个好名声,还多少能得一些感恩心,划得来。

  主要是京城周边的田地都是有主的,和卓能一次性给儿子们的那么多田地,还是之前户部要债的时候收上来的。

  谁让他们有个能生钱的老娘呢。

  和卓将自己的嫁妆一半都分出去了。另一半,准备日后走的时候,给孩子们平分了。

  这一下子,公中的无论是现银还是金银玉器,古玩摆件,分出去后。大头就全部到了弘昱处。

  王府里的主母,名义上还是和卓这个王妃,实际就是世子妃了。

  和卓也不在意,安心享受养老的日子,乐得悠闲。

  这么大个家的主母可是不好当啊!

  ⊙▃⊙

  要是让旁人听到和卓的感叹,估计能吐血,这个家,你这个主母什么时候当过。

  除了一开始指定规则,指定管理人之外,你还做了什么。

  要是和卓听到你这么说,

  指定会给你来个大白眼:知道什么叫管理不,咱这叫总负责人。

  切!!!

  第382章 康熙58年

  康熙54年,正月里过后,京城气氛就开始变了。

  和卓交待了家里人,儿子家也都让弘昱去交代了,少出门,管好府里。

  果不其然,康熙54年5月,康熙再次废太子,并不惜杀了两个为太子求情的大臣,京城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

  “快,给爷打盆水,这一脑门子的汗。”胤禔一进院子就开始吼。

  “怎么了,这天也没这么热呀!”和卓帮忙拖着盔甲。

  “昨天皇阿玛不是说废太子嘛,今天杀了两个求情的大臣还不算,直言,谁求情,就是此下场。搞得,哎……”胤禔一时间也有些感慨。

  “这次爷估计皇阿玛是真放弃了,上次皇阿玛大病了一场,这次一点没事儿,爷瞧着精神气不错。”

  “爷估摸着,当初爷要是不放弃,也就是这样的下场了。”

  “对了,这段日子交待好府里的人,不要出去乱窜,弘方几个哪里也去说下。

  和卓端给胤禔一杯茶,点头道:“成,就让奴才们去传话吧,我就不去了。”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到了康熙58年,随着康熙年纪愈大,疑心越来越重。

  也越来越念旧情,李煦一家可以说是陪着康熙长大的,现在因为康熙的缘故也成了一代宠臣。

  纳兰明珠是去岁过世的,走的很安详。

  温僖贵妃身体越来越不好,先太后一步走了。

  太后已然瘫痪在床,康熙每日都要去探望,端汤喂药,一日不停歇。

  要知道康熙爷也是六十五朝外的人了,后宫四妃中荣妃是年纪最长的,足足比康熙大了5岁还多。年纪大了,总有一些不适,四妃服侍太后也就是个幌子,陪太后说说话,回忆回忆年轻那会儿,讲讲各家小阿哥,小格格的趣事儿,太后爱听。

  和卓发现太后听着听着故事也会睡着,已然是油尽灯枯了,五爷夫妇甚至被康熙特批,住在了太后宫中,日日床前尽孝。

  若不其然,太后熬了两个多月,就走了。

  京城一片白色,康熙心中伤感,几日不思饮食,也不想见人。还是荣宪公主哄好的,公主自太后病重就被召进宫了,伺候太后,说一说草原上的趣事儿。

  温僖贵妃的丧期还没有结束,就赶上了太后3年国丧,府中不见一点亮色。

  十爷接连丧妻,丧母,原本一个敦实的汉子,都瘦脱了相,没有一点精气神。

  太后丧礼繁复,宫中早期四妃六嫔大部分年纪都大了,很是吃不消。丧期过后,德妃更是直接病倒了,这些年德妃的心思都放在小儿子身上,奈何康熙对这个儿子感情一般,十四爷又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才能。

  宫中的势力被削减了大半,娘家都死光了,郁郁不得志,一倒下就没起来。

  太后丧礼结束后第三天,德妃病逝了。

  原本康熙准备去看看她,毕竟是宠了多年的人,结果太医说是长期肝气郁结,心情不畅,跨出去的脚就收回来了。

  不过应着德妃的两个儿子,康熙还是给了德妃身后事的体面的。

  应着太后丧期,选秀也延迟到下一年。

第381章 分家4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清穿之大福晋育儿记最新完结+番外章节

正文卷

清穿之大福晋育儿记最新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