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用心307

  同内阁一起处理朝政的长乐公主自然不会眼看着京城百姓仓皇出头逃,长乐公主下令关闭京城九门。不许百姓出城。

  想要逃命的百姓同看守城门的军士对峙,几次摩擦,差一点酿成惨剧。

  正在整军选人充盈陷阵营的宁欣听说了城门口的冲突后,她领着精心训练好的人赶到了冲突最严重的东城们……

  骑在马上的宁欣见东城们前。百姓和守城的士兵挤在了一起,一方要出城,一方不让,厚重的城墙仿佛都能被人群挤破了。

  “夫人您看……用不用属下领人驱散百姓?百姓们实在是……实在是太没用了。”

  “不可。”

  宁欣摇头道:“蝼蚁尚且偷生,他们想着逃出京城,逃到安静的地方,是有情可原的,如果陛下没有出事儿,他们又怎会舍得远离故土?”

  她抬头看了一眼城墙上的红衣大炮,这几尊大炮也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扬起马鞭指了指大炮:“还能用?”

  “能用。”

  “对天放炮。命令守城的士兵不许伤到百姓。”

  “是。”

  如今宁欣的话。不会有任何人质疑。

  以首辅为首的内阁相信她,长乐公主信赖她,勋贵贵胄以燕国公一脉马首是瞻……便是平王也对她言听计从。

  侍卫垫高了红衣大炮。让炮口朝向天空,装弹,点火……轰得一声,地震山摇,天空中弥漫着阵阵的烟雾,炮火的响声,让在城墙下的百姓冷静了下来,空中飘散的火药落在他们的身上,头上。

  百姓向城墙上看去,硝烟散去后。

  城墙上站着一名身穿盔甲的人。护甲面具挡住了他的脸颊,百姓看不清他的面容。

  他一个人站立在城头,微风卷起肩头披着的大红斗篷,身上的盔甲反射着阳光,银亮银亮的,晃得人睁不开眼睛。

  “你们要去哪?”

  是女子?百姓们窃窃私语,声音虽然有点嘶哑,但是女子无误的,刚才看她身上的一派肃杀之气,百姓们还以为她是哪位将军,“你是谁?”

  宁欣一手扶着挂在腰间的宝刀,冷静的说道:“我是大唐的子民。”

  百姓们不忿的撇撇嘴,他们逃命虽然丢人了一点,但性命是最宝贵的,谁愿意留在京城挨鞑子的屠刀?

  “朝臣和长乐公主已经下了诏书,拥护辅佐小皇子,誓同京城共存亡,你们莫非不知?”

  “如果大唐的帝都被攻破了,大唐帝国境内将会处处是战火,你们即便能逃得了今日,还能逃一辈子?”

  宁欣晓得同百姓说大道理没用,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抬高声音道:“鞑子是凶残,但他们并未是不可战胜的,效忠大唐帝国是官员们的责任,难道大唐的百姓就没有胆子留下来拱卫京城,守护自己的家园?”

  “大唐立国五百于年,其中经历过复国之战,当年帝都都被攻破了,大唐依然挺了过来,如今鞑子不过十余万骑兵,就吓倒了京城二十于万的百姓?”

  “若是大唐百姓望风而降,岂不是让野蛮的鞑子如意?让他们越发的轻视中原的百姓?”

  “帝都一旦陷落,江南也不再是乐土,你们逃出京城,只会助长鞑子的气焰。”

  “鞑子想凭着十余万的骑兵征服中原,莫非你们就不能高声反击,痛诉鞑子入主中原是做梦?”

  “论人数,大唐占有,论粮草,大唐占有,如今朝中官员立下誓言匡扶社稷,绝不投降鞑子……他们需要百姓们的支持,百姓才是抗击鞑子的根基,没有你们,仅凭着几个官员又能做什么?”

  “实话说,若是士绅投降鞑子,尚且可以保住性命,然京城百姓呢?鞑子会在意你们的生死吗?”

  “抵抗鞑子并非只是因为对大唐的忠诚,同样他们也想让百姓免于战火,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宁欣运足了底气,“燕国公世子的援兵即日会赶到京城,各地勤王的兵马也会陆续到达,大唐各地都在准备着同鞑子誓死较量,身为天子脚下的百姓此时仓皇出逃,你们有何脸面见同胞?自己的故土都守不住,还想让江南百姓收容你们?”

  “流浪客居异乡,不如誓死守护故土京城!”

  方才被宁欣安排在百姓中间的侍卫随声高喊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守护故土,共抗鞑子!”

  “小皇子万岁,万岁!”

  他们一煽动,怯战,悲观的百姓也激动起来,如果留下也能活命的话,他们也不愿意逃出京城。

  宁欣接着说:“长乐公主联合首辅内阁下了口谕,凡京城官吏弃城出逃者,定为叛国,诛灭九族!”

  “如有发现官吏出逃的人,长乐公主有重赏!”

  在京城九门,都贴上了宁欣所言的这张告示,并且有专人在告示旁边,不停嘴的一遍一遍念着告示。

  同时京城的锦衣近卫和各衙门的差役也纷纷出动,打击趁乱抢劫的不法之徒。

  京城不稳定的民心逐渐的平稳了下来,怯战悲观的情绪消散了许多。

  正文第三百五十七章 恳谈

  大唐百姓失落悲观的情绪不会立刻消散,宁欣也没功夫再注意此事,她将心思用在如何完善陷阵营上,云泽留给她准备的时间并不多。

  既然她对齐王保证会挺半个月,那么她便不会失言,至于半月后,她是生是死,全在齐王和李冥锐能否赶到京城了。

  百姓的安抚工作,由长乐公主负责,内阁朝臣因为有小皇子,他们大多站在长乐公主身后,并帮助长乐公主稳定局面,不过谁都晓得,小皇子不仅岁数太小,身体也很不好,实在不是为帝的材料。

  如果不是紧要关头,大唐需要另立帝王,小皇子根本没资格坐在皇位上。

  即便如今,小皇子也只是暂代皇位而已。

  暗中投靠,靠近齐王的大臣得了齐王的命令,他们严格执行燕国公世子夫人的吩咐,并且他们在私底下尽量多的控制京城的资源,监视平王爷。

  以前虽然靠近齐王,但皇帝稳稳的坐在龙椅上,他们觉得齐王的希望并不大,如今皇帝被俘虏,并忍辱偷生的投降鞑子……大唐不会有投靠鞑子的皇帝。

  即便皇帝侥幸活下来,他也在没有脸面坐在皇帝的位置上。

  京城的兵力掌握在宁欣手上,而燕国公世子夫妇同齐王私交很好,既然齐王吩咐他们听宁欣的命令,也就是说李冥锐夫妇早就是齐王的人!

  为了大唐的尊严也好,为了将来成为从龙功臣也罢。这群人此时迸发出极大的热情,处理事情很稳妥,安抚百姓很耐心。

  长乐公主见局面稳定后,欣喜的同时。略带几分的忧虑,“请燕国公世子夫人过来,本宫有话同她说。”

  得了长乐公主的口信,宁欣暂且放下了练兵事宜,骑马赶到了皇宫,在内侍的引领下,宁欣来到了皇宫水榭凉亭,长乐公主手扶着围栏,出神的望着荷花池。

  池塘里荷花盛开,莲子的清香随风荡起。藕色的荷花随着水波微微荡漾着。大唐帝国虽然在风雨飘摇中。但荷花依然开得灿烂,宁欣嘴角勾起,长乐公主软禁了太后。弹压住皇后娘娘,由此宫中才没有出现太大的波动。

  如果太后娘娘想要借着小皇子插手朝政的话,宁欣等人在外行事会艰难许多。

  宁欣也听某些传言,太后更想通过割让大唐领土换回皇帝!

  小皇子的身体状况,太后也是明白的,一旦小皇子夭折,下一任皇帝必然会在齐王和平王两人中间产生,无论是谁,太后都不会像现在过得舒心。

  在太后打算同鞑子议和之前,长乐公主借助夫婿之力封了慈宁宫。软禁了太后娘娘。

  她驸马宇文大人虽然不在是锦衣近卫的统领,但留在京城的锦衣近卫并没有忘记他,而且他率先控制住五城兵马司,他曾经又是最有人缘的锦衣近卫统领,朝臣们有不少人都欠了他的人情,因此长乐公主才有资本不软禁太后娘娘。

  宇文驸马都尉虽然忠诚于皇帝,但他更忠诚于长乐公主,公主怎么说,他就怎么做……他比公主大,又亏钱了长乐公主许多,所以他更愿意宠溺着长乐公主。

  听见背后的脚步声,长乐公主背对着宁欣,依然看着敞开着荷花的吃糖,似询问宁欣,也仿佛在询问自己,“我这么做,对吗?他再不好,再无耻,也是我的父皇……”

  宁欣脚步微顿,站在距离长乐公主两三步远的地方,凝视着背影有几分落寞的长乐公主,沉默了好一会,说道:“云泽不会和撒了陛下的,这一点公主殿下也晓得。”

  长乐公主嗯了一声,喃喃的说道:“其实他很疼我……宁欣,你是对的,我也晓得你瞧不起他,鄙视他,甚至怨恨他,可我是他的女儿,即便他现在活着,将来……将来他怎么面对天下百姓?如果他平安回到京城……他还能进得来么?”

  “齐王不会放过他,对吗?”

  长乐公主猛然回头,蕴含着泪水的眸子望向宁欣,“你和齐王是一伙的,你们的忠诚献给了齐王!你是,李冥锐也是,甚至平王也认同了齐王!”

  “怎么不回答我?宁欣,你不是一向能言善辩的吗?快来告诉我,我想错了……我……我……不是不顾父皇安危的不孝女!”

  “公主。”

  宁欣靠近长乐公主,握住她微凉的手臂,亲手软禁祖母,弹压生母,阻断生父的皇帝之路,长乐公主受的煎熬比谁都大,宁欣会因为练兵而疲倦,可长乐公主受得苦却无法说出来,“齐王即便登上皇位也不会要您父亲的命!”

  “父皇会过得生不如死……”

  “无论是谁,都要为自己做出的决定负责!他中了鞑子的陷阱,是齐王让的?他无视朝臣的阻止,是齐王鼓动的?他窥视臣妻,宠爱贤妃,好大喜功,固执偏激……公主,他不在适合做皇帝。”

  长乐公主的身体晃了晃,两行清泪滚落,宁欣说得很对,可长乐公主依然觉得难过,不是为了自己难过,而是为了她的生父。

  “他是您的父亲,然您也是大唐开国皇帝的血脉,维护大唐帝国也是您身为公主的职责,您软禁太后并非是不孝。”

  “宁欣,没有我,你会不会杀了太后娘娘?”

  长乐公主轻声的问道:“你会不会做?会不会将所有反对你的人诛杀殆尽?”

  宁欣咬了咬嘴唇,松开长乐公主的手臂,握住了腰间的宝剑,慢慢合上眼睛,清纯的荷花是宁欣最不喜欢的花种,她满腹的心思,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任何人的性命,都无法阻止她。

  “会!”

  宁欣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微微扬起了下颚,依然闭着眼睛,“我会做!如果没有公主殿下,如今的皇宫只怕是血流成河了,只要能达到目的,我杀人决不手软,所以……公主殿下,您不必自责不孝,其实你保住了太后娘娘等人的性命。”

  说完此话,宁欣转过身去,“我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也从不认为自己是目无君上的乱臣贼子,是非功过,留给后人说去,即便我被列入奸佞传……我依然不会后悔今日做出的决断。”

  “宁欣……”

  长乐公主抹去了眼角的泪水,对着宁欣远去的身影行大礼参拜,“谢谢……谢谢你!”

  ps最近卡文,更新有点少,抱歉。

  正文第三百五十八章 兵临

  宁欣理解长乐公主的挣扎和内心的纠结,皇帝再不好,他也是长乐公主的父亲。

  如果长乐公主对皇帝的生死和帝位无动于衷的话,她也就不是宁欣所认识的长乐公主了。

  长乐公主并非是怕自己做不成公主,无法享受荣华富贵,她软禁太后,弹压皇后,无视皇帝的生死,只是为了大唐帝国能继续传承下去。

  她的心里是最痛苦和纠结的。

  因此坏人宁欣来做,宁欣给了长乐公主一个理由……如果长乐公主不软禁太后的话,宁欣也许早就将太后杀了!

  宁欣翻身上马,自嘲的笑笑,一抖缰绳,别以为她是善良的人,任何挡在她面前的绊脚石,她都会踢开……

  城门口挂着主降且同软禁在慈宁宫里太后串联的大臣的人头,人头是宁欣亲手砍掉的。

  有个二三十人,她手中的钢刀当时依然寒芒四射锋利无比,可在她脚下的土地全被血染红了,鲜血也溅了她一脸,宁欣直到现在还记得当时朝臣们,百姓们,以及她亲手训练出来的将士们脸上惊恐的表情。

  谁都没有想过她敢杀人!

  敢亲手杀很多人!

  敢诛杀所有不听她命令的人!无论那人是什么身份,只要违背宁欣的命令,就得死!

  乱世当用重典,宁欣彻底的贯彻了顺昌逆亡的思路。

  她此时在京城有了响亮的名声——女罗刹,据说可以让哭泣的孩童闭嘴。可以让男人们腿软。

  很多人在宁欣的强势下,不敢异动,他们和京城百姓都在推测,一旦打退了鞑子。守住了京城,宁欣该是什么结局?

  即便是燕国公世子那样的人都不敢再要女罗刹了吧。

  燕国公世子夫人哪里像是女子?

  如今她暴晒过的脸颊显得粗糙,声音因为经常喊话转为沙哑低沉,不像像过去宛若黄鹂鸣叫的好听,女罗刹,可能会孤单的一辈子,即便燕国公世子念着旧情,不忍休妻,但想来隐有江南王之称的世子李冥锐会广纳妾侍,哪个男人面对女罗刹不心惊肉跳?

  在繁忙的备战时。百姓们在私底下小声的议论着燕国公世子夫人的结局。有人为她惋惜。有人为她不平,也有人会说,女人。风光一时,痛苦一世!

  宁欣如今将整个京城都握在手中,但等战争平静后,风光一时的女将军是不可能得到册封的。

  无论谁做皇帝,都不可能让宁欣出头!

  “夫人,您看阵法可有问题?”

  “此处需要改进!”宁欣指了指阵图上需要改进的位置,眺望了一下正在操练的一千陷阵营,“东南边的轮转要再加快,陷阵,陷阵。陷得是敌人!以快取胜,先发制人!”

  “再快只怕是很难……”

  “我晓得他们的极限在哪,所以我不想听做不到这话!若是因为东南方向转换阵形缓慢,拖累了整个陷阵效果,我……他们也不用活着了!”

  “……”

  “按我说的做,我不需要任何反对的意见!”

  “遵命,世子夫人。”

  “还有挥舞阵旗的人,要快,要醒目。”

  宁欣指出每一处不周之处,越是大兵压境,她越需要冷静无情。

  京城关于自己的议论,她不是听不到,不说她是否相信李冥锐,就是现在她也没心情想是不是会孤独终老的问题。

  不降的诏书已经诏告天下了,云泽得到了原本的韩藩,必然不会在韩地停留,而会南下直取京城,也许云泽的大兵明日就到了……宁欣眼里闪过一丝的担忧,眼前的陷阵营是这场攻防战的主力,面对百倍于自己的鞑子和蒙古精锐,他们能不能有勇气冲入敌阵?

  本来宁欣不需要亲自上阵,但在此危险的关头,她只能亲自领着他们冲锋。

  宁欣在很多人面前做出很有把握,冷静,从容的样子,可心底对能否守下京城并没太大的信心,京城将尽十万的百姓性命宁压在自己肩头,她已经好几日没有睡好了!

  她每日都喝很多很伤身体元气的提神的汤药,身为医者宁欣知晓自己在透支身体的元气,她的寿命会减少,她会疾病缠身,然此时,她只想着保持冷静!

  很多人看着她,她不能垮!

  做英雄,尤其是做一个力挽狂澜的女英雄是要付出代价的,宁欣付出的代价远不是旁人能想到的。

  唯一知晓的宁老太太心疼得直落泪,每次看宁欣在自己面前毫不掩饰的倦怠,宁老太太都想阻止宁欣再继续下去,京城的人哪怕都死了,大唐哪怕灭国,宁欣也不会死的……

  宁欣还有江南的退路,云泽也舍不得杀了宁欣!

  这话每一次都在宁老太太口中含着,然她每一次都没办法说出口,宁老太太只能在宁欣睡着的时候,低声的安慰她,让她多睡一会。

  燕国公曾经跟宁老太太说过,“如果锐儿不珍惜宁欣,我砸折了他的腿!”

第三百章 用心307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佳婿全文最新+番外章节

正文卷

佳婿全文最新+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