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章 用心303

  皇帝坐在龙椅上的身体向前倾,冷笑道:“当年朕同无双郡主设谋时,你们一样说美人计不可能实现,一样劝朕……鞑子大汗是枭雄。不会轻易被无双郡主迷惑。可结果呢?朕赢了。鞑子大汗兵败身死,韩王羞愧自尽,朕撤掉了天下藩王之首。如今朕有确实的消息,有了对付鞑子云泽的计谋,你们又一个个跳出来反对朕?”

  皇帝说话时尾音高挑,话语里充满了对百官的嘲讽,“朕不知你们将云泽夸得跟朵花似的,是何居心?他云泽是当世枭雄,朕就是亡国的昏君?鞑子灭大唐之心不死,朕一心剿灭鞑子,报祖宗血海深仇,匡扶大唐江山。又有什么错?”

  “你们……”

  皇帝抬手指着满朝文武,冷冷的责问:“你们是朕的臣子,还是云泽的臣子?云泽是不是将你们的胆子都吓破了?你们有没有想过,若是不趁此机会打击云泽,一旦他平定蒙诸部,理顺好鞑子内部,那时他领兵南下,朕岂不是真的做了亡国之主?你们难道忘了,当年鞑子攻破京城时的惨剧?”

  皇帝拍着龙椅扶手,愤怒的指责:“你们是不是也想做子孙万代不得翻身的卖国贼?”

  “陛下……”

  “你们不必说了,朕主意以定,即可发兵!”

  皇帝抽出了挂在腰间的宝剑,高高举起闪烁着寒芒的宝剑,“谁再阻止朕,便如此桌!”

  哐当一声,御案被皇帝手中的宝剑斩为两半,剑锋指向北边草原方向,“云泽,朕必灭你!”

  云泽虽然也是一位枭雄,但在皇帝看来,他比不得鞑子的前任大汗。

  朝臣被皇上出兵的决心镇住了。

  他们没有办法在阻止皇帝,首辅先前跪爬了半步,苦求道:“陛下对鞑子用兵,臣阻拦不住,臣清陛下调燕国公世子回京,世子文武双全,又经过南越战场的考验,他是领兵出征的不二人选,陛下,为了大唐帝国的江山,为了皇族同鞑子的血海深仇,恳请陛下以燕国公世子为帅。”

  “朕已经下旨将他用出来的手下调回京城。”

  皇帝语气有了几分的缓和,“李冥锐能在南越得胜,他的手下功不可没,朕决定重用她们,至于李冥锐……朕晓得他远征南越辛苦,越王藩地和江南离不开他的镇守,朕另外有任务交给他,出征鞑子的事情,朕会另外委派一人。”

  “皇上……”

  “首辅不必多言,朕选的良将一定能克制鞑子!”

  皇帝越过了内阁,直接下旨命老将军统领兵马出征,在南越时,老将军就是坐镇后方的统帅,如果没有他稳住后方,李冥锐也无法实战奇谋。

  皇帝虽然想打压下去李冥锐,收揽民心,但他也不会拿江山做赌注,老将军虽然年纪大了一点,行兵保守了一点,可也是胜在稳健,攻守得当。

  考虑再三,皇帝还是没有勇气此时御驾亲征,等到包围住云泽的主力,他再御驾亲征完全来得急。

  老将军是个明白人,谁还能同皇帝抢功劳?

  “陛下,齐王殿下求见。”

  “宣。”

  皇帝重新坐回到龙椅上,慢慢的眯起了眼睛,齐王上的请战折子他看了,他一直默不作声,便是想试探齐王一番,没想到齐王敢上金殿来,这可是你自己找死,怨不得朕不信守同父皇的誓言!

  齐王身穿这王爷蟒袍,俊美的脸庞一派沉稳。

  他在两侧大臣们的目光下,沉稳,冷静的走到了靠近丹壁的地方,停下脚步,撩起蟒袍,跪倒下来,“臣恳求陛下让臣随老将军出征鞑子,臣为皇族中人,享受了陛下的恩泽,此时国战,臣愿意为帝国征伐鞑子,以报陛下对臣的隆恩。”

  “齐王,你先起来,你刚添了麟儿,身体又一直不大好。”

  皇帝份外享受齐王对他的跪拜,以前齐王痴傻时没少跪拜皇帝,但傻子臣服同精明的齐王臣服是不一样的,“朕按照先帝的意思厚待于你,你才清醒没几年,所学不多,朕怕你在疆场有危险,朕不想辜负了父皇。”

  “臣为皇族,陛下此番出兵为血国耻,臣便是拼了性命,也要为皇族争光,不让列祖列宗蒙羞,陛下厚爱于臣,臣铭感五内,您若不答应臣,臣便不起身。”

  “陛下,臣无法在京城等候战胜鞑子的消息,恳请陛下答应臣为您效命。”

  齐王说得赤诚。

  皇帝迟疑了一会,“疆场凶险,万一你有个好歹,朕如何同父皇交代?”

  “出征的人都为大唐男儿,他们为了大唐甘愿牺牲性命,他们不怕,臣也不怕,陛下,臣愿为陛下的先锋……”

  “好,齐王,朕答应你。”

  皇帝稍加犹豫后,答应了齐王的请求,面向头发胡须霜白的老将军,“朕将齐王交给你,你可一定要保护好了他。”

  “臣遵旨。”老将军叩首,他本身就姓老,此时叫他老将军,最是恰当不过。

  齐王磕头道:“多谢陛下。”

  “齐王,一会你随朕来,朕办家宴为你送行。”

  “遵旨。”

  齐王再一次磕头后,起身站在了一旁,从他俊挺的眉宇间能看出一抹心愿达成的喜悦,皇帝手指微微曲起,这场家宴是他为齐王准备的最后的晚餐了。

  齐王随老将军出征后,皇帝也好册立九皇子为太子。

  贤妃的出身确实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民间曾经有一股议论的风声,先帝同皇帝约定,若是齐王恢复神志,皇帝就要将皇位交给齐王,虽然这则消息是子虚乌有的,明智的人都不会相信,但流传却很广。

  只要皇帝册立太子,这则消息便会被翻出来。

  以前太子是皇后嫡子,册嫡子为太子,名正言顺,此时若皇帝想册贤妃所生的九皇子,大臣们有话说,齐王出征,皇帝立太子的阻力会少很多。

  子虚乌有的话传多了,越来越像是真实的消息。

  皇帝完全可以借此机会将威胁自己皇位的齐王除去。

  齐王战死,谁都不敢怪罪皇帝无情。

  散朝后,皇帝在后宫设宴款待齐王,仔细的垂询了齐王对兵书战法的理解,齐王回答的磕磕绊绊,皇帝一听便知道齐王对兵法不过是了略通皮毛。

  皇帝并没怀疑齐王故意藏拙,齐王恢复深知不足五年,便是日夜不停的学习,齐王也学不了多少。

  毕竟齐王痴傻了十几年。

  皇帝对齐王越发的关怀备至,目光扫过骄傲的齐王,暗叹,白长了一副好面容,齐王是公认的美男子……齐王太着急了,皇帝也可以理解齐王的急迫立功的心思。

  一旦皇帝平定鞑子,齐王再有野心都无法颠覆皇帝的皇位。

  齐王还不如趁此机会上疆场搏一搏。

  皇帝同齐王碰杯,仰头喝了胜利的美酒,可惜,朕岂会让你如意?

  齐王同样饮尽了杯中酒,宁欣……本王将京城交给你了!

  一月后,皇帝选定吉日,登台拜将,大唐士兵开赴北疆,欲同内外纷争不断的鞑子决意死战,在出征前,皇帝接到了蒙古的消息,双方越好合谋攻伐鞑子!

  如此皇上对此战更有信心了一些。

  他虽然无法完全信任蒙古诸部,但多个帮手总是好的。

  同样,在草原上,云泽倾全族之力,誓师出征!

  一时之间天下风云变色,大浪淘沙,问谁主臣服……

  正文第三百五十章 乞降

  宁欣见到了随军出征的齐王。

  出征的将士如同一股洪流,恰好在宁欣居住的庄子上路过。

  站在山丘上,宁欣抬手挡住了阳光,默默的注视着这股远去的洪流,迎接他们的会是什么?胜利?还是失败?

  没有必胜的信心,齐王万万不肯上疆场的,他所计划的,宁欣没有问过,也不愿意知道。

  “欣丫头。”

  宁欣听见声音回头,见宁老太太关切心疼的目光,心中一热,挽住了宁老太太的胳膊,摸了一把晒得有些粗糙的脸颊,“没事,我现在能吃两碗饭,身体也更好了一点。”

  “以前李冥锐喜欢我柔弱美,将来他会被我飒爽英姿吸引的。”

  “您不必担心,他并非是肤浅的人。”

  宁老太太确实有点担心宁欣整日里同退伍的老兵混在一起,不注意容貌的变化,“我不晓得你忙什么,欣丫头非要这么辛苦么?我看着你好心疼。”

  “是。”

  宁欣坚决的点头,“不辛苦,大唐帝国也许会有灭顶之灾!鞑子不似一百年前,云泽不会放弃任何位主中原的机会,李冥锐就是知晓,才将手下运送回京城,他虽然在越王藩地不得动弹,然他是希望京城平安无恙的。”

  “其实有的时候,我也很恨齐王和李冥锐对我的信心,凭什么让我一个小女子扛起这样的重任?我也是血肉之躯,也晓得累。更会担心万一我猜错了,或是没有挡住鞑子骑兵,京城该怎么办?”

  宁老太太晓得宁欣肩头的重担,听不懂宁欣所言。并不妨碍宁老太太做一个合格的听众。

  宁欣并非是需要她劝解,从宁欣来庄子上后,宁老太太便知晓宁欣不会退却的。

  她只需要一个能听她发发牢骚的人。

  宁老太太伸手搂住了宁欣的腰肢,护着她向庄子上走,“欣丫头,我在的。”

  “我一点都不下过这样的日子,想学着京城命妇整日里悠闲富贵的生活,没事同族人闹闹别扭,在风口浪尖上的日子并没看起来那么耀眼夺目!”

  宁欣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空气中泛着草丛混着泥土的味道。“往高尚了说。我无法放弃中原。无法不为捍卫中原大唐而努力,无法看着百姓陷入兵荒战乱,群雄逐鹿。狼烟四起的时代,若是低俗一点,便是我不愿意认输!不愿意不经过努力就向云泽低头!”

  不肯做顺民,有错么?

  拼死捍卫大唐的尊严有错么?

  就因此,宁欣明知道前路很艰难,明明不乐意背负齐王和李冥锐的重托,她依然在庄子上训练那群老兵,宁家的陷阵营……

  也许是因为李冥锐痛快的交出收下,并安心在越王藩地荣养,也许皇帝是知晓宁欣根本无处可逃。宁欣无法离开京城, 也许皇帝忙着同鞑子的战事忘记了宁欣。

  总之宁欣虽然还是被皇帝的探子盯梢,但同以前相比,密探少了很多。

  趁着皇帝和密探的松懈,宁欣才能在庄子上隐起一只足以影响大局的兵力。

  ……

  皇帝同鞑子开战后,便习惯的北望草原,期盼着能得到困住鞑子的好消息,皇帝传下口谕,在同鞑子征战期间,他不会招幸任何一位的妃嫔。

  他将精力都用在了这场倾国之战上。

  粮草,军需等等的安排和运输,皇帝虽然没有亲力亲为,可也时时刻刻过问,叮嘱大臣一定要按时送给老将军。

  国库和粮仓继续的银子,粮食,不足以支持同鞑子开战,皇帝命令江南等富庶的地方运送粮食和必要物资到京城,同时让在江南坐镇的李冥锐多多的筹备军饷。

  江南,平王世子咬着牙根看着银子,粮食被运走,对身边的李冥锐抱怨:“陛下有来口信催促你了?陛下想做什么?是不是想让你江南的士绅都得罪了?张口闭口的让你筹备银子,陛下就没考虑到你的难处?你将南越皇宫搜刮了三遍……又不能激起民变,江南要稳定,你上哪弄那么多银子去?”

  “国战当头,岂可计较个人得失?为前往的将士进一份心力,我心里才能安稳一些。”

  “可是我看皇上是纯心让你坐不稳江南,皇上是怕你占据南越……”

  平王世子的嘴被李冥锐堵上了,平王世子挣扎了两下,撕扯开李冥锐的手臂,桃花眼中满是恼怒:“作甚不让我说?他就是这么想的!好嘛,都说卸磨杀驴,可同鞑子这一仗还不知胜负呢,他就开始诛杀功臣了?”

  “同鞑子一仗会胜的,一定会胜的。”

  李冥锐似说给自己听,又似说给平王世子听。

  平王世子知晓李冥锐的心思,他不大懂得兵法,但也晓得云泽的厉害之处,李冥锐白天忙着筹备粮食和银子,晚上彻夜在书房看草原的地图……这一切的反常,都说明了一件事,这场倾国之战未必像皇上宣传的那样乐观。

  “唉。”

  平王世子也是皇族中人,大唐帝国有危险,他又怎么高兴得起来,目送远去的船帆,”希望老将军能听你一句劝,莫要轻视云泽。”

  李冥锐的目光深邃,嘴唇动了动,关键在于皇帝。

  老将军不是他,不一定能扛住皇帝急于取得胜果的急迫之心。

  在草原,在韩地,老将军是新丁,可云泽对这两处地方是极为熟悉的。

  稍有不甚落入云泽圈套中,战局将会发生不可想象的逆转,李冥锐喃喃的说道:“云泽最后的依仗,我还是没有想到,他故意露出这样的破绽,到底为什么?”

  破绽……没错,李冥锐和齐王都猜到云泽故意对皇帝露出了内部不稳的破绽,目的是引大唐来攻!

  李冥锐和齐王都是被皇帝怀疑的人,他们又没有确实的证据,说得再多皇帝也不会相信。

  他空有一身上阵杀敌的本事,却只能坐镇后方!

  如果齐王坐在皇位上,齐王不会做这样愚蠢的决定!

  李冥锐揽住平王世子肩头,小声说道:“江南的巡抚,道台,你帮我笼络好了,一旦大唐又变,我需要他们同我发出一个声音……”

  “虽然我看不上皇上所做作为,但何至于你说得严重?”

  “陛下太想做明君,太想证明他是当之无愧的帝王。”

  李冥锐拍了拍平王世子的肩头,话语里带出了一丝的悲凉,“我也希望自己猜错了……先准备下来,有备无患,你总不想看到天下诸侯群起,战火满地吧。复国一战,虽然大唐打赢了,但知道今日才恢复战前的水平,各自为政的藩王诸侯才消停,一旦京城有变,先不说鞑子能不能坐稳大唐江山……在重复一百多年前的乱局?江南富贵奢靡,我不想江南乱了。”

  平王世子的肩头微微垮了一下,他肩头的担子同样不轻,李冥锐不大擅长同江南官员相交,应酬这群官吏的事情都是平王世子出面的,以前还好一点,万一京城有危险……他要笼络住江南官宦可不容易啊。

  他锤了李冥锐胸口一拳,“希望是你想多了,大唐江山万万代,永远流传!”

  ……

  老将军领兵抵达草原后,同云泽的交过几次手,战事进展的很平稳。

  他经常接到皇帝的口谕,皇帝又在他身边加派了监军,如此一来,老将军被皇帝催促得只能加快进兵的节奏,有蒙古诸部的配合,胜仗一直没停过。

  老将军觉得不大妥当,在一场小胜后,想要缓一缓,压一压,然同他坐在一起的监军却道:“老将军,咱们应该乘胜追击,包围鞑子大汗!”

  “不妥,包围云泽何其不易?”

  “老将军太稳了,云泽已经是强弩之末,有蒙古骑兵的配合,您还怕什么?即便无法包围云泽,向前进兵也可重创鞑子精锐,一举奠定胜果。”

  “不妥……”

  “老将军是想我行事监军的权利?陛下可是一直盼着一场大胜!”

  ……

  皇宫中,皇帝同贤妃坐在一处, 贤妃温柔体贴的给皇帝按摩着脑袋,柔声的安慰皇帝的急躁情绪,皇帝不着行妃嫔,不意味贤妃见不到皇帝。

  最近贤妃一直在御书房陪伴着皇帝,有时贤妃会叫来九皇子,他们仿佛是父慈子孝的一家人,九皇子在贤妃的授意下,很能讨好皇帝,皇帝被九皇子仰慕敬佩的目光望着,他越发有信心剿灭鞑子,超越历代帝王!

  “昨日,小九做了金龙绕梁的梦,臣妾看此梦许是吉兆……也许前面会有一场大胜。”

  “给朕详细说说?”

  “九霄龙吟,天下臣服,四海归心……”

  就在此时,外面传来脚步声,“陛下,捷报,老将军围住了鞑子主力,鞑子大汗乞降!”

  马总管失态的跑进了御书房,老脸上满是激动,兴奋,扬起手中的捷报,“陛下,鞑子大汗乞降,您赢了!大唐帝国胜利了!”

第三百章 用心303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佳婿全文最新+番外章节

正文卷

佳婿全文最新+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