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拒绝不了381

  什么?

  “皇上,一件军衣棉花就算是三斤,一斤棉花是二十文,就算加上人工布料什么的,一个士兵所花费也极少的,那十万两银子朱大人倒是花在什么地方,臣想问问他。”江智远将自己家媳妇的算的帐一一说了出来。

  “那你打算怎么办?”中饱私囊的事嘉靖帝也是知道的清清楚楚的。

  “皇上,臣在户部当差,深知一文钱都当之不易,臣想请求皇上这次西北边关将士的被给由户部来负责送到兵部。”江智远得了马如月的提醒,他要让京城的几大布行竞标,参与到军衣的制作中来,以最节约的方式让士兵们穿暖。

  嘉靖帝听了江智远的计划后心里一下就明了了。

  看来他赚回来的钱确实要知道节约,这样的开源节流的方式挺好的。

  “工部兵器的打造也不是他们说多少就多少,京城铁铺工匠不少,如何以最优的价格打造最好的剑,臣想让工部的人谈上一谈。”江智远这一次是打算将他们全部得罪完了。

  没办法,人不为已天诛地灭。

  他江智远以户部的名义欠下了一百万两银子的外债,连本带息到时候得兑换一百一十多万,如果不开源节流,再大的家底儿都不够他败。

  “准了。”嘉靖帝觉得江智远这么会算,八成是跟着马如月学的。

  同时他也很开心,有一个会算的户部尚书,以后他们要钱都不用缠着自己了。

  直接去找江智远,至于你们之间斗争的结果是钱还是物他就不管了。

  倒是对三年后户部会不会有亏空嘉靖帝有点担忧。

  “皇上放心,臣做下的事臣自会解决。”除非不要他在那个位置上坐三年。

  说起来好像是给自己的职位搞了一个保护膜似的。

  “开源节流,钱用在该用的地方,这是臣的第一个方案。”经江智远的算盘一拔拉,各部都的开支都会减少一小半,原本需要六十多万两银子才能应付开来的事,四十万两就能打住。

  “第二个方案就是要发展生产发展经济。”江智远向嘉靖帝汇报自己的工作情况:“臣已派人进行一个全国性的统计,然后再来制定相应的方案,臣要借鉴于宜昌县的办法建立重点的区域发展经济……”

  嘉靖帝听了欣然点头同意。

  “交给爱卿朕很放心。”他就知道江智远是一个可用的人才:“呀,爱卿,你怎么还跪着呢,平身,快平身!”

  “谢皇上。”江智远心里叹了一口气,他真是太不容易了。

  平身就退下了。

  回到家里的时候,马如月比他还着急,问着朝中的情况。

  “一切和想象中的一样。”要钱的要钱,诋毁她的不惜一切的诋毁:“我这次算是将他们得罪个精光了。”

  “有没有后悔?”马如月突然间觉得江智远就不该当官。

  真正当官的人要圆滑,上逢下迎的,处事像泥鳅一样让人抓不住把柄才好。

  可是江智远上任不到三个月就将朝臣得罪了一大半。

  这以后处境就会很惨,墙倒众人推。

  “后悔什么?”江智远摇了摇头:“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为人忠,食君禄分君忧。所做之事对得起天地良心,我为什么要后悔。”

  好吧,这是茅坑里的石头一块,又臭又硬!

  “那你想好怎么发展经济没有?”得罪了别人还想要生存,唯一的办法就是你比别人强数倍。

  马如月真是替江智远担心了。

  当然有。

  江智远说起了自己的打算。

  “可是你还是没有钱。”马如月道:“现在你掌管的是整个户部,要钱的地方多得数不胜数,你那一百万丢进去响声都会听不见。”

  是啊,还要钱。

  “听我的,再印一百万的竞换券。”马如月道:“那些朝臣不是说咱们假公济私吗,说咱们利有户部赚钱吗,给他们一个发财的机会。”

  这样也行?

  万一户部真的还不清怎么办?

  “凉拌。”马如月耸耸肩膀:“你要是想还清自己就还清了,你要是不想还,那就欠着吧,反正我是最大的东家。”

  这话被那些跟风的人听见了想死的心都有吧。

  “我之所以不打算平白无故的捐出来就是这个意思。”马如月道:“朝堂上那些不要脸的要叫嚣着说我们这样那样,无非就是羡慕嫉妒恨。我要是直接捐出钱来了,以后有什么事儿都得让我捐,斗米恩升米仇,哪一次没有让他们如意就该说我的坏话了。以这种兑换券的方式去捐出去,你们户部赔不起我也认。”

  “这话要是被那些买了竞换券的人听见了一定想杀你。”然后再自杀!

  江智远在心里补充了一句。

  马如月是真的就没想过要拿回这笔钱。

  “再发行一百万两做你的本钱,这样我就没有被追杀的风险。”马如月当然知道江智远说这话的含义:“然后将所有的调查结果都拿给我看看,我是你们户部最大的东家,自然是要监督你们的发展。”

  江智远真正是求之不得。

  嘉靖帝被江智远给搞蒙了,这不是不差钱吗,还要一百万两?

  这钱当真是好赚是不是,以纸兑换银子?

  “皇上,臣仔细想过了,想要将经济发展起来,想要连本带息的还上,臣必须得要大本钱。”江智远被嘉靖帝盯着半天不转眼,他就硬着脖子这样由着他看。

  反正眼睛是看不死人的。

  “你想怎么折腾都随你的便。”最后嘉靖帝什么都没有说,只丢了这么一句话给他。

  户部再发行一百万两银子的兑换券。

  买还是不买?

  众人都在纠结。

  之前就害怕户部还不上,马如月却下单五十万。

  再来?

  这债台岂不是越来越高筑了?

  江智远这个人到底是年轻了一点,他简直就是在玩火一般。

  所以,他们得经得住诱惑,按住自己的钱口袋。

  少部分的官员却觉得这是一个发展的机会。

  “江夫人都买五十万,我们还怕什么?”

  “也是,江夫人做生意什么时候亏过本?”

  “我不管了,我是要打算买一点。”

  “我也买一万吧!”

  众人商议的结果就是大胆的干,胆小的看。

  一百万两银票很快又销售一空了。

  “有钱了,我们真有钱!”黄大人守着那一摞的银票数了又数:“江大人,下官这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多银票,托您的福,让我真正是数钱数到了手抽筋。”

  “哈哈哈,本官也没见过。”江智远看着银票说道:“接下来,咱们就该玩点钱生钱的游戏了。”

  江智远其实觉得自己挺不容易的。

  他只是一个户部尚书,却是要管理全面的节奏。

  黄大人问怎么个钱生钱的法子。

  “最有钱的是什么地方?”江智远卖了个关子。

  最有钱的当然是钱庄。

  “对,我们就是要开一个钱庄,以户部的名义来开。”江智远得了马如月的提醒知道钱掌握在朝中的好处肯定是很多的:“最赚钱的行当咱们都干。”

  他不仅要指导别人的生产发展,自己也要做示范。

  马如月说过,钱庄是最能让一个国家经济稳定的地方。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钱庄垮塌了,那会激起多少民愤?

  同样的,钱庄也是最赚钱的地方,存钱想到他,借贷自然也是想到他。

  “办钱庄?”黄大人不可思议的看向江智远。

  “对,咱们办一个钱庄。”江智远点了点头:“存银比别家的息金高一点,借贷的息比别家低。”

  江智远知道有些人会放印子钱,钱给别人赚,不如给户部赚。

  第四百零七章 一品诰命

  户部的责职是什么?

  这个江智远简直是胡闹,不务正业!

  嘉靖帝看着他呈上来的折子就皱眉不已。

  “皇上,户部掌管全国疆土田地户籍俸饷赋税等一切财政事宜。”江智远觉得自己除了皇帝的小金库及其皇家财政外,他是掌管了全国的财政,开一个钱庄也很正常。

  正如自家媳妇儿所说,钱财是国之经济命脉,掌握在手中才能说得上话。

  堂堂户部才十万两存银,说起来就是笑话。

  “臣筹措了两百万两银子,为的就是成为钱生钱的本钱。”江智远硬着脖子坚持自己的意见。

  “朕既然交给了你,就再信你一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关键是用的江智远还是真的能挺自己解决问题。

  他不惜以已之力得罪百官,力争让银子花在最合适的地方。

  他提出不给兵部银两,而是直接给给养的方法被朱大人气得跳脚却因着自己的压制只得照方进行。

  不务正业的户部大门外居然贴上了招商的招牌,京城但凡有能力的商家都可以来竞标,时间断价格巧质量还要好,先期做出六万套棉服送到边疆。

  更绝的是,他要求的是随机抽查,一剪刀下去捅开棉衣,看里面的棉花是否正常,还称重量,一旦有假,货物全收银两不付。

  这一招是在对方签单时就重点标注出来的,而且说得很明确,若是不接受就不要接单,以免影响送到边关的时间;若是接受,就得照协议来办。

  盈利不多,薄利多销,六万多件棉服算下来也有几千两银子的进帐,接受招标的商户有七八家,最后江智远选了两家来做。

  巧的是,这两家的后台是白家和江家。

  有说是他们官官相护,也有说是他们串通一气,更有人则是看好戏。

  谁知道,两家人本着不赚钱也要将这笔生意做好的打算,硬是将六万套棉服保质保量送到了西北边关。

  朱大人看着边关传回来的收货单一张脸冷了好几天。

  更让他生气的是,之后还会有六万套棉服送去,也就是说,江智远不仅揽了他的事,还让他以后无事可做。

  没给他一两银子就将整个西北边关将士的心给收买了。

  这么多年也没有发过两套棉服,江智远开了这个先例。

  以后怎么办?

  有俭入奢易,有奢入俭难!

  兵部管的不只是西北,他已经收到了其他地方将领的意见,无一例外,他们都要像西北这样的待遇。

第四百章 拒绝不了381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农门寡嫂的主母历程全文最新+番外章节

正文卷

农门寡嫂的主母历程全文最新+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