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买房

  这次回老家莫小林他们虽然没待几天,但该办的事儿也都办完了。

  莫小林把给媳妇儿买的课本复习资料,归纳的各科重点,出的那些做完的卷子,都留给了莫大林,随他处置。

  这可是省状元留下来的第一手资料,别说老莫村这些想考大学的族人,知青,就算拿去县里,市里,省城那都是了非常抢手的。

  所以别看这些东西不起眼,确实是非常有价值的,不仅可以留下来给家里的孩子自己用,还能拿出去做人情,或者拿去多印几份跟人换东西,要是胆子再大点儿,去找个小印刷厂整理成册弄出来拿去卖,有省状元的名头绝对会很好卖的。

  不过这样的东西也是有时效性的,特别是这几年的政治方针,因为改革开放应该会有很大的改变,再说高考嘛,一年一年总会有点不一样,过个三四年就彻底过时了,所以莫小林给他大哥是时候特地叮嘱了,别藏着掖着放放就没用了,特别是这两年,堆积了十多年的考生,需求特别大,绝对能大赚一笔。

  知道莫小林是特地拉拔他,而且明年长富也要参加高考,所以莫大林也没有跟自家亲弟弟客气,就是莫大嫂对回家小住的莫小林一家人更亲切热情了。

  不仅把下蛋的老母鸡杀了,本来准备养到过年还没长肥的猪也提前叫人宰了,又是炖排骨又是炒肉,还做了不少熏肉腊肠,非要他们带首都去。

  虽然莫小林给出去的复习资料比在家里吃了点儿鸡呀肉的有价值多了,但莫大林这个当大哥的是真的挺好,干活儿老实,照顾弟妹,孝顺爹娘。就连莫大嫂这个当大嫂的,也夫唱妇随当的挺称职。

  老莫家能像现在这样家庭和谐,多亏了大房这厚到的夫妻俩,而且莫小林刚穿来的时候,莫大林对他照顾颇多,直白的拿钱又不太合适,所以莫小林才想出这么个办法贴补大房。

  而且明年侄子也到了高考的关键时刻,他又在首都上大学,肯定不能给长富亲自复习,不过只要把复习资料认真过一遍,不说首都的名校,考个省城或者市里的大学还是没问题的。

  因为这,莫小林在家这几天一直把长富拘在屋子里又是考题又是讲解学习方法的,临走之前还指导他怎么使用那份儿复习资料。

  莫小林对长富的用心,莫大嫂一直看在眼里要不然不识货的她可不会这么大方,而莫大林刚开始也挺感激,可等莫小林要带着爹娘一起走的,老实人也忍不住翻脸了。

  老莫村这个地方有点儿封建,长子嫡孙继承家里大部分家产,照顾下面的弟弟妹妹,给年迈的爹娘养老那是天经地义的。

  不过这个年代家家都穷,也没有田地,最大的家产也就一个老房子,而老莫家几个兄弟都有了出息,搬出了家里的老房子,得了房子的莫大林本来责任心就重,兄弟们都自然而然的分了出去,他便理所当然地把给爹娘养老的责任扛在了肩上,这时候莫小林要跟他抢爹娘可不就得翻脸了吗?

  莫大娘虽然想跟小儿子走,可种了一辈子地的莫老爹却不太想离了土地区人生地不熟的城里给儿子添麻烦,于是先是他们两兄弟吵,后来老两口也闹上了别扭,一家人这么些年还真没有闹这么大矛盾过。

  后来各退一步,莫小林在首都读书那几年老两口去帮他们带孩子,他毕业了爹娘就得回家让莫大林这个老大养老,至于给多少孝敬,就看他们自己的本事和心意了。

  其实自从他们兄弟几个搬出去以后,莫大娘就没有强硬规定过他们上交工资,给多少她就收多少了,不过老莫家几个儿子都挺孝顺的就是了,即使爹娘不说啥也一直上交着一半工资,不过他们只是交了自己一个人的媳妇那份都没管。

  拖家带口的在首都读书,有穿越过来的莫小林在,买房子那是肯定的,不过不管哪个年代才首都安家落户,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这个特殊的时代管理的一点儿也不比后世宽松,莫小林早早就找曲红星打听好了,在首都房子,首先就得还解决户口的事儿。

  所以,一家人风尘仆仆刚到了首都,把爹娘孩子安顿在招待所,莫小林就带着媳妇儿提前去学校报到,把户口落在了学校,然后又马不停蹄的开始找曲红星牵线的熟人看房子。

  在北京买房,对穿越者来说,还有啥需要考虑的吗?肯定得是四合院,所以那些洋房楼房莫小林看都没看,目标明确地直奔人家介绍个几套小院子而去。

  莫小林这些年投机倒把赚的钱有将近五千块再加上这些年存下来的工资和给人写文章赚来的外快有两千多,还有考大学得来的一千来块得奖金,买个两进三进的四合院都是绰绰有余的。

  这时候卖的院子的大多都是以前被抄家下放的人,平反回来以后国家返回的房产。

  有些人被这十年的动荡给吓坏了,也害怕国家政策啥时候又变了,再把他们打倒把房子收回去,于是纷纷变卖家产想要出国去。

  再说这时候的人都等着厂里给分房子,分房的条件除了立功评先进,都是家里条件困难急需的优先,所以有工作单位的都不想当这个傻瓜自己买房子,没正经工作的有哪里买得起?

  特别是两进三进的大房子,一般都是一间一间拆开卖,这时候楼房可比平房院子吃香多了,有实力买大院子的都买楼房去了,可看不上这老土的平房。

  莫小林带着媳妇儿跟人走了一看了好几个院子,除了那些被分给个人,赖着不走的,其他三个产权明确的院子,他都想买下来。

  不过算了算自己手里的钱,不得不放弃了那个从革委会领导手里收回来保存的最完整的三进院子。

  最后我花了将近六千块钱,买了一个

  破破烂烂的三进院子和一个保存的不错还算清幽的两进小院儿。

  手里就剩几百块钱的存款了,学校虽然有补贴,但老人孩子却没有口粮,得他们自己掏钱买高价粮养着,存款一下缩水这么多的秦小慧很不适应,当惯了富婆,忽然手里没钱了,就心里慌慌的,逮着败家的莫小林念叨了好一阵。

  连莫大娘知道他买了两套房子,也心疼的不行,加入了讨伐败家儿子的行列,让莫小林无奈极了,不能暴露穿越的事儿也不能说的太肯定,虽然解释了首都的房子越到盛世越值钱,但那眼皮子浅的婆媳俩还是心疼钱。

  最后还是莫老爹的支持,才结束了这场争执。

  既然莫小林伤心的是莫老爹支持他也不是因为认同他的观点,预测到房价会涨,只是,中国人几千年的土地情结在作祟。

  从古至今,中国的小老百姓有了钱不是买地就是盖房子,现在地都是国家的了,有了钱就只能卖房子了。

  虽然买了两套房子自家也住不了,但有好几个儿子的莫老爹,一直都觉得多子多福,小林他们夫妻还年轻,总是还要生孩子的,早点买房子也好,等孩子们长大结婚的时候,不会没有新房慌手慌脚。

  被莫老爹的高瞻远瞩说服的,莫大娘婆媳俩非常认同这个观点,终于放过了莫小林,随便把那个保存的还算完整两进院子收拾了一下,幸好他们家睡炕还算习惯,床都不用买,就先对付着搬进去住了。

  按照格局,前面一进是待客的,莫小林他们自然是住的是内院,把正房让给了爹娘,等开学了,他们还要上大学,这个房一排好三间大房子呢,孩子们就跟着老两口住在正房,他们夫妻选了采光不错的东厢房,虽然现在西厢房没人住。

  莫小林想着反正都要收拾房子,就干脆一趟就都收拾好了,不然以后老家来人了没地儿住还得现收拾,单独给西厢房捡瓦片刷白灰还不够麻烦的。

  安顿好了,一家人这才开始修一下灶台补一下坑,在陆陆续续往家买锅,买煤,米面油盐,还要添置被子碗筷,打听黑市,熟悉街道邻居,忙了好几天才算理顺了,这才能正经过日子。

  之后闲下来的莫老爹还把前院荒废的小花园开出来,撒上种子种了菜。

  城里一颗青菜,一把葱都要钱,莫大娘还好点儿,在省城住过,虽然心疼首都的物价,接受的还算良好。可莫老爹一辈子在农村种地,一年到头也花不了几次钱,这么贵的菜价可把他心疼坏了,跟他说这几天收拾房子累了让他歇一下,都不行。

  哪怕农时不对,也顾不上了,着急忙慌的就先种上了小白菜,小香葱,念叨着省点儿是点儿,买房子几千块的大钱都不心疼,这点儿一分一毛的小钱倒是斤斤计较上了。

  小老头儿固执起来怎么劝都不听,跟他相处了一辈子地莫大好都没有办法,莫小林也只有由着他了。

  自我安慰的想到:家里开一小块菜地也好,找点儿事儿做,免的老爹无聊的吵着要回老家。

第105章 买房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云间月语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番外章节

正文卷

云间月语章节列表在线阅读+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