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番外·王宝钏

  作为女皇的生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也许是因为这是一个戏剧世界,在礼教方面,反倒没有真实的历史世界那么严格,加上大唐本就民风开放,王宝钏成为女皇受到的阻力并不大。

  尤其是在她拿出自己从现代带来的那些书籍之后。

  这个时候,大唐的国力已经相当衰微,否则也不会被一个西凉国逼得狼狈不堪。

  朝中皇帝昏庸,奸臣当道,而民间百姓的日子,自然也就万分艰难。

  王宝钏自己在民间生活过十八年,对这种艰难深有体会,也更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革。所以,在跟代战公主签订停战协议之后,她便立刻借着这个势头,开始在朝中推行新政。

  奸臣已经被除去,朝中虽然人才略有些凋零,但做实事却是够了。

  而在新政推行之后,王宝钏在民间的声望便节节攀升,反过来又增加了她对朝廷的掌控,毕竟那些来自民间的有才之士纷纷科举入仕,他们天然就对让整个大唐气象一新的王宝钏抱有好感,自然会站在她这一边。

  于是除了开头受到了一点阻碍,之后的改革推行得非常顺利。

  但即便如此,想要改变整个国家的局势,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即使王宝钏有从现代带回来的各种知识,有开了挂一般的便利,但还是花费了整整五年时间,才总算是让大唐彻底安定下来。

  国库殷实,百姓安乐。

  除此之外,还有一项历史上的大唐不曾见过的新气象,那就是女子开始走出家门,进入各行各业,顶起了半边天。

  连年征战,让民间男丁数量急剧减少,本来许多人家都是女子当家。在需要人口的时候,要让女子走出家门的阻力自然就没有那么大了。再加上王宝钏身为女皇,也为天下女子做出了最好的表率,这项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而这个时候,王宝钏也终于可以喘一口气,停下来休息一番了。

  这五年来,王宝钏也时常想起袁宵、十娘和小玉,想起自己在现代生活过的短暂时光。虽然那一个多月的日子,在她漫长的人生中算不了什么,但给她带来的影响与改变,却是至深至远。

  老实说,做出回来这个决定,对王宝钏而言,是很艰难的。

  但最终,在个人和天下无数与自己一般的女子之间,她选择了大义,把个人之事置之度外。

  所以偶尔得了空闲,王宝钏不会留在宫里休息,而是会领着人出来,在街上逛一逛,看看新政为京城,为这个国家带来的种种变化。这会让她实实在在地意识到,自己留下来是如此有意义。

  随着朝政步入正轨,王宝钏不需要再事必躬亲,能出宫闲逛的时间自然也多了。

  但是被分派了种种事务的朝臣们,或许是看女皇如此悠闲,心里不平衡,又开始提起了另一件叫王宝钏万分头痛的事:皇储。

  一个国家,想要长久安定,继承人是非常重要的。

  王宝钏登基的时候,情况特殊,一时半会儿也顾不上这事。但是随着新政推行,尽管百事待兴,但朝臣们还是会时不时从百忙之中抽出空闲来,催一催她这件事。

  她自己结婚生个孩子也好,从亲姐妹那边过继一个孩子也罢,总归要有那么一个人在,才能让大家安下心来。

  那时王宝钏自己也是每日连轴转,连睡觉时间都大幅压缩,自然也顾不上这些,只将各种议论压下去就算了。反正大家也只是例行催一催,并没有报太大希望。

  但现在不一样了,不管是她自己还是大臣们,都能抽出更多时间来处理这件事。

  而且,过了今年,王宝钏就四十岁了,在这个时代来看,怎么都算不上年轻,这个问题已经不能再拖。

  甚至还有不知道哪里冒出来的棒槌,听说了王宝钏与薛平贵的故事,提出要将这位驸马爷接回来,好“一家团聚”。

  薛平贵此时还真在京城。

  他自诩文武双全,从前年轻的时候,就不肯安分地找份踏实的工作赚钱养家,反倒落魄潦倒得与乞丐一般无二。如今又当了十八年的皇帝,就更是眼高于顶,根本不屑于去做那些杂事俗务。

  好高骛远的结果,就是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差事,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糟糕。

  明明整个大唐都在焕发生机、蒸蒸日上,他却变成了一个真正的乞丐,每日吃着嗟来之食,怀念往日荣光。

  京城是天子脚下、首善之都,各项新政推行得最有力,百姓的日子也最好过,有钱人多,也舍得施舍,所以最终,薛平贵一路流浪着来到了这里。

  这个地方的乞丐,都比别处的有见识些。虽然他们不懂,这些事似乎也与他们无关,但他们还是乐于去听官府新发出来的各种榜文。然后在偶尔吃饱喝足的时候,躺在街边,一边晒太阳一边闲谈国家大事。

  皇宫里的那个女人,似乎距离薛平贵很遥远,远到根本无法触及;但又似乎很近,近到每天都能听到她的消息。

  听说朝中有人提议接回驸马,薛平贵是有些意动的。但当他怀揣着希望来到京兆府衙门前,却被守在这里的衙役毫不客气地驱赶,“走走走,哪里来的乞丐?要乞讨去别处。不想吃板子,就别在这里耽误了大人们办公!”

  他正要说出自己的身份,就见旁边已经有人声嘶力竭地喊道,“我是前驸马,让我进宫!”

  “啧,又疯了一个。”衙役鄙夷地往那个方向看了一眼,“陛下从前的驸马是何等尊贵的人物,这些乞丐也是穷疯了,才会做这样的白日梦。”

  薛平贵一呆,羞愧地低下头,悄悄转身离开了。

  他浑浑噩噩,沿着大街不知走出去多远。也亏得京城如今人人向善,看见乞丐也没人驱赶殴打,让他一路穿街过巷。

  然后薛平贵听见了呼和之声。

  他抬眼看去,便见一队士兵手里举着净街的牌坊,驱赶着百姓离开主街道,而后把守在各个路口,严禁有人在此时在街上游荡。

  对于这一幕,京城的百姓们已经十分熟悉了,这是有大人物入京。他们动作麻利地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转身躲进了小巷子里。不过如今朝廷在民间的名声好,他们也不怎么害怕,还有人伸着脖子去看,猜测着不知道又是哪一位贵人。

  不过,当那匹京城百姓已经相当熟悉的红鬃烈马伴随着哒哒的马蹄声踏过长街,疾驰而去时,所有人便都猜到了来客的身份。

  “原来是西凉国主!”百姓们纷纷感慨着,“又到这个时候了。”

  自从王宝钏和代战公主签订了和平条约,虽然没有两国并做一国,但却是睦邻友好,彼此之间往来十分频繁。

  尤其是代战公主,明明已经继位为西凉国主,但一年里倒有半年是住在大唐的。每年入秋之后,她就会到长安来,一直住到开春才回去,比候鸟还准时。

  这么年年来,由不得京城百姓不熟悉了。

  两国国主关系好,下面的种种交流,自然也十分频繁。不但商队和资源互通,就连这几年大唐种种革新举措,也少不了西凉一份。

  一年到头都有西凉商队在京城活动,代战公主又总住在这里,百姓们看待她,跟看待自家国主是一样的,提起来非常亲切。

  偶尔,会有不懂事的年轻人好奇,两位国

  主为何关系如此和睦。

  自然有老人给他们讲古,说起那个前驸马是如何有眼无珠,妄图左拥右抱,最后两头落空。反倒是都被他辜负的两个女子,同病相怜,倒成了莫逆之交。

  所以对这位驸马,朝堂上或许有不同的意见,但民间都是十分鄙视的。

  两位国主这样的奇女子,能娶到一位就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了,他居然还想左拥右抱?

  薛平贵呆呆地看着马队消失的方向,听着耳边百姓们的低声议论,他想辩解,但张了张口,却说不出一句话来。但他总觉得一切不该是这样的,应该是他率军攻入大唐,登基为帝,赐封两位妻子,荣耀满堂。

  ……

  代战来到长安的第二天,王宝钏就知道了她的烦心事。

  居然跟自己一样,都是朝中臣子递上奏折,要求她尽快定下国储,以稳固国本。

  “原来姐姐也在为此为难。”听王宝钏说了自己的境遇,代战反倒笑了起来,“看来姐姐虽然能干,可遇上这种事,也是没办法的。”

  “倒也不是完全没办法,只是要做成此事,恐怕很难。”王宝钏道。

  “哦?”代战颇为好奇地看着她。

  王宝钏便将君主立宪制说给她听,“到时候,内阁负责管理国家,皇室只需要负责出席庆典,安稳民心,与其他国家交流之类的事务即可。这皇位更迭,自然也就不会对民间造成太大的影响。”

  “妙极!”代战不由拍掌道,“这样一来,皇室婚娶之事,就不必如此严格了。”

  反正只是个吉祥物嘛,谁在那个位置都一样,也不必太出色。太出色了,反而是麻烦。而那个位置,对大部分皇室成员而言,自然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吸引力,血淋淋的夺嫡事件,将会大为减少。

  “是啊,”王宝钏道,“其实如今也是推行此事最好的时机。”

  坐在皇位上的是女帝,虽然从朝廷到民间都接受了这件事,但诟病的人也不少。而王家人丁凋零,也没有什么野心家非要继续掌权。最方便新组建的内阁掌控。

  “既然如此,那姐姐何不放手去做?”代战道。

  王宝钏苦笑,“道理如此,但总难免担忧,因此一直迟迟难以下定决心。”

  “那这回就由我来为姐姐下这个决心吧。”代战握着她的手道,“这五年来,只有我来长安,姐姐还从未去过我们西凉呢。不如趁此机会,也去那边住个半年如何?”

  王宝钏眼睛一亮,“你是说……”

  “其实姐姐你这君主立宪的法子,我们西凉如今就能施行。盖因我总不在国中,事情只能劳烦大臣们处置,久而久之,他们就有了自己的主意,”代战道,“我也不管。姐姐若不放心朝中那些人,不如且先不提此事,如我这般时不时离开一段时间,等他们适应了再说。”

  王宝钏十分心动。

  这些年她也京城在京城一带走动,但如今,她已经不满足于只在京城一地了,而是想去更远一些的地方。

  天子脚下一切都好,外面却未必是这样。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王宝钏还是想自己去看一下。

  这么想着,她朝代战点头道,“好,就依妹妹所言。”

  代战闻言立刻站起身,拉着她就往屋子里走,“我来帮姐姐收拾行李,咱们现在就走!”她说着回头朝王宝钏一笑,比了个“噤声”的手势,“咱们悄悄的,不叫他们知道。”

  “这算什么?”王宝钏哭笑不得,“就是要走,也得将国中的事都安排妥当了才好。”

  “姐姐就是太爱操心了,所以才总是放不下。朝中那么多人,都是依着规矩办事,能有什么问题?实在不放心,你就留下旨意,令人传递便是。”代战道。

  王宝钏在政事上,从来都是战战兢兢,生怕行差踏错一步,但不知为何,听代战这么说,她就陡然生出了一股强烈的冲动。

  就任性这一回。

  于是第二日,一班朝臣们在金殿等候良久,也不见女皇上朝,最终只等来了苦着脸的御前总管和御前女官,颁下了王宝钏留在桌案上的圣旨,说她有要事出京,归期不定,令朝臣们各司其职,不得懈怠。

第128章 番外·王宝钏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三刻拍案惊奇(GL)最新完结+番外章节

正文卷

三刻拍案惊奇(GL)最新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