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温北川番外:何处惹尘埃

  那是一个春花新开, 春水初生的春日, 权盛一时的靖远侯府里迎来了一声啼哭。

  位极人臣的温仲德得了他的第一个孩子, 是个男孩儿,来贺喜的人说, 恭喜侯爷喜得麟儿,小世子生得粉雕玉琢, 机灵可爱, 来日必是大有作为。

  阮明月抱着孩子呸了一声:“那些人就知道说哄你这个侯爷高兴的话,我才不要他有多大作为呢, 平安是福,我们小家伙平安健康就好,是吧,阿姐?”

  已是皇后的阮清月逗着襁褓里的小家伙,也点头:“我听说儿子像娘,闺女随父, 阿妹,你以后可尽量不要生女儿, 不然若是长得跟她爹一样,那可就难看了。”

  “阿姐胡说, 相公好看着呢。”

  “你什么时候瞎的?”

  “嫁给他那天。”

  两姐妹笑闹成一团。

  侯府的小世子平平安安地长大,足足的好福气。

  他是个漂亮孩子, 很少有见男孩子生得那么清秀好看,像个姑娘家,身上永远干干净净的, 待人也和和气气的。

  更是安静性子,跟别的小孩儿很不一样,一点也不调皮,从不让家里大人操心,就连小朋友最讨厌的午睡,他都“完成”得很好,规规矩矩地睡觉,不吵不闹,照顾他的丫头们常说,这是她们见过的最乖的孩子了。

  这个最乖的孩子也聪慧异常,三岁便识文断字,五岁时便能背些诗句,七岁已能写些漂亮文章,一笔字更是内敛隽秀,铁钩银画。

  他早早地就去了仕院听学,跟那些比他大上许多的权贵弟子站在一起时,从不怯场,始终进退有度,有礼有节,学问更是作得好,深得夫子们的喜爱。

  夫子们都说,侯爷有福了,大公子文采蜚然,实为栋梁之才。

  但从来慈爱的父亲却拉着他站在书房里,语重心长地说:“老大,为人当藏拙,不可锋芒过露,不可让人看尽底牌,不可争一时风头,你要记着,胸中有锦绣,远胜面上繁花簇。”

  他那时还不是很能理解这些话,在书房里站了很久也琢磨不透。

  渐渐地他长大了,成了京中有名的清都山水郎,个个都知道粗鄙如村夫的靖远侯有一个儒雅温润,俊逸无双的清贵公子。

  他有着温柔又清雅的笑容,有着挺拔如松竹的身姿,说话时总是慢言细语,温和带笑,从小看着他长大的人,都不曾见他疾言厉色过,他甚至没对任何人说过一句重话。

  来府上说亲的媒婆要踏破门槛,个个都想家里的闺秀嫁给这权盛侯门的无双公子。

  京中倾慕他的女子都说,温家的大公子,是绝尘的玉儿郎,世间再无二。

  温北川偶尔会听到这些话,他只是笑,笑容稀薄。

  他没有那些人说的那么好,他知道。

  温府的大公子哪能绝尘避俗,他本就生在滚滚洪流中。

  从宫中十几年那场血案开始,温家就危机四伏,一直在往下走,外人看不出,他感受得到,父亲的退出朝堂,文宗帝的虎视眈眈,都让这个强横的侯府日趋西山。

  他也终于明白了父亲说的“藏拙”是什么意思。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京中渐渐少了关于他的美谈,大家更愿意讨论那个风头逼人的少年大将安陵君,又或是惹是生非的晋府小世子,而不是聊起侯府的那位清贵公子。

  这是好事,也是他的有意为之,他学会了藏起锋芒,敛尽风头,担一个闲职,任由外人如何说他虎父犬子也从不在意。

  他明白,他应该等春雷乍响惊蛰时。

  他常常会想起母亲去世那日,父亲的悲狂,和母亲的眼泪,也常常抱着还小的妹妹,对她说,我答应过娘亲,会好好照顾你,小妹,愿哥哥能护得你一生无忧。

  他一直为此努力。

  自小温北川就知道,他生在一个什么样的簪缨世族,知道他作为家中的长子,该有怎样的气度和仪态,他不排斥这些,他知道这些是他必须肩负起来的责任,知道他总有一天要代替父亲站在朝堂上,成长为撑起温家的参天大树。

  他只是偶尔会想,什么时候他也可以胡闹一次呢?

  二弟要从商理财,怕父亲不答应,来找他商量,他说好,去做你喜欢的事吧。

  小妹要大闹京中,怕牵连温家,来跟他商量,他说好,去胡闹吧,有事大哥兜得住。

  他想,他已是足够的身不由己,困于朝堂,就让弟弟和妹妹去自在尽情地过好他们的精彩人生,他来做靠山,做后盾,做那棵参天大树。

  只可惜纵他百般锤炼,仍是稍显稚嫩,诡谲多变的朝堂风雨交加使他羁住手脚难以伸展,哪日龙椅上的陛下皱一皱眉,他便要谨慎揣摩小心应对,他摸爬滚打得一身污秽还是不能全身而退。

  他甚至险些因为盛月姬的事失去了最疼爱的妹妹。

  他有苦难言,更不能言,遮天大幕只是露出了一个小小的角,他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将整张幕布掀起来,掀起来之后又是否有能力承担住席卷而来的狂风骤雨,他如何敢让家中不谙世事的小妹知晓其中诡诈?

  小妹的突然懂事,让他欣慰万分,也让他心酸万分,他身为长兄,未能让小妹无忧无虑不说,还让她卷入这场是非中,奋力挣扎,实为不该。

  好在他们没有输,温家没有输。

  但他心里仍有遗憾。

  他遗憾在为何在那个门客怎就摇身一变成了新帝,遗憾他的妹妹终是要嫁入宫门,遗憾以后的天高海阔,如画山水,他的妹妹不能去走一走,看一看。

  一直以来,他都不愿看到温阮进宫,先帝在时,他提心吊胆地生怕听到传召温阮入宫的消息,因为他知道先帝对温阮的贪婪,那是令他恶心,让他惶恐的丑陋欲望。

  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祈祷着那威严的龙椅,至高的权力不会腐蚀了新帝的心,他的妹妹,能得他一生怜爱,至死不渝。

  除此之外,他又还能祈祷什么呢?

  冬来暑往,时日漫长,温北川披着厚厚的斗篷卧在梅下的藤椅上赏雪,听簌籁雪落声,凛冽中混着梅香。

  司思端了药过来,又拔了下旁边的炉火:“公子,莫再受凉了。”

  温北川接过药饮下,轻蹙了下眉头:“无妨,今日的雪好看,我多看看。”

  司思鼻头微酸,低着头红了眼眶。

  “公子,皇后娘娘送了不少补品过来,小人已着人去炖着了,公子吃下就睡一会儿吧。”

  这么多年过去,司思仍唤他“公子”,不曾改口叫“侯爷”,他总觉得公子永远是公子,是那个芝兰玉树,温文尔雅的公子,是那个靠在小舟里探手入水接树叶,智慧优雅的公子,不该是旧疾缠身,病容憔悴的侯爷。

  温北川听着他的话笑了下,缓声说,“你又不是不知我并非生病,吃再多补药也于事无补,放着吧,别费那心思了。”

  他紧了一下身上的斗篷,看漫天飞雪,轻叹着说:“你看,这雪下得多好啊,瑞雪兆丰年,来年的大襄必是风调雨顺,富足安康。”

  司思别过头去,七尺男儿泪湿眼眶,不忍卒听。

  世人常说,如今的温北川已极具当年温仲德的气韵,小狐狸也终于成长为了老狐狸,朝堂上统率百官,历练数年,那等不怒自威的气势也开始唬人了。

  他终于成长为了温家的参天大树,足以张开宽厚的羽翼,庇护他的弟弟和妹妹不再经风雨。

  而且他深得新帝信任,许多事只要他开了口,新帝便是问也不问,就按他说的办,有心人提醒新帝朝臣不可权势过大,危极皇权。

  新帝总是冷冷地睨着那“有心人”,再敢说这样的话,你便辞官回家。

  殷九野对温北川不存一丝一毫的怀疑,未有半分半点的猜忌,与当年的先帝简直是判若云泥,曾经摇摇欲坠的靖远侯府在温北川手中,重新站上了权力的巅峰,再次成为了这京中的庞然大物。

  他们都说,靖远侯府实在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权阀之地,甚至不输天家。

  靖远侯乃朝臣之首,府上姑娘更是独宠后宫的中宫之主,就连那温家老二都已是天下第一号的皇商,这满门荣耀,放在普通世家简直想也不敢想,真正的鲜花着锦,烈火烹油,还不用担心皇帝起疑心,太过难得,太过罕见。

  靖远侯府的门庭再次如市,热闹非凡。

  只有温阮很担心,自几年前那场宫变后,她大哥的咳嗽顽疾就一直不曾好过,有一回她甚至看见大哥咳出了血,她担心得不得了。

  她不止一次地劝大哥辞官回家休养,她说这朝堂已经足够稳定了,大哥你不需再辛劳操持,阿九也已如个真正的明君般处理朝事,你真的可以休息些时日了。

  殷九野也劝他,这朝上的位置他会始终给大哥留着,大哥回家去休养些日子,真的不碍事,靖远侯府永远是他吃软饭的地方,他绝不会生疑心。

  但温北川没有,他说,得陛下宠信,便不能骄矜,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

  二人都劝不动他,便也只能由着他,殷九野尽量减少他的公务,让他闲下来,不要过于劳心劳力。

  宫中得了什么好药材,也都先紧着侯府用,若是听说了哪里有神医,那就是山高水远软磨硬泡地也要请过来,给大哥瞧瞧身子,看看这病到底什么时候能好。

  但纵使他们用尽了法子,温北川的咳疾还是未能痊愈。

  温北川总是说,无碍,只是小事。

  于是温阮又张罗着想给大哥说门亲事,不然他总是一个人孤伶伶的,看着让人心酸。

  温北川温柔地谢过了那些再度上门说亲的人,客气地将他们请出去,说是暂未有成家的念想,有负诸位的好心了。

  喜听八卦的街市茶楼里,常常流传温侯爷许是还放不下当年那个歌姬,温北川听了,仍只是笑。

  哪有什么放不放得下的,当年那也不过是荒唐梦一场。

  倒是后来,他有次经过了萧长天和盛月姬合葬的墓地,上前敬了两杯浊酒,不知是敬当年往事,还是敬他们终得成双。

  雪还在下,像极了那年宫变时的大雪。

  温北川转着手中的茶盏,便想起了那日他喝的的一杯茶。

  好些年了,他得仔细想想,才能将那日的事想清楚。

  先帝将他扣押为人质,本是想用以挟持父亲和小妹他们,但他说,“陛下,温家从无怕事惧死之人。”

  先帝便赐了他一杯茶。

  宫内的喧嚣声传到他耳中时,侍卫推门而入,他喝下了那杯茶。

  司思随蓝绻的人混入宫,找到他,为他逼出了绝大部分毒药,但仍有不少残存在他体内,一直袪不掉。

  本来司思是想先带他出宫寻医的,但他担心着父亲和小妹的安危,着了司思先去找他们,并让司思不要将此事告诉父亲和小妹。

  这么多年来,毒药在他体内沉淀,已是毒入骨髓,救无可救。

  苟延残喘这么多年,他已经知足了。

  这事儿他谁也没说,包括他的父亲,更包括温阮,知情者也仅司思一人而已。

  回头想想,他这一生似乎都在为别人而活,他想为自己活一次,就当他自私,藏一点小秘密,既不让小妹和二弟担心,也可以让他妥善完整地规划自己剩余的时日。

  既然都知道此生不长了,又何必要再去成婚,再去祸害另一个人?又何必要休养在家,无所事事?

  不如拼着这一身残躯,多做些事,多尽些力,也让小妹和二弟多一分安全,多一分舒心。

  他是温家的长子,他从来知道,身为簪缨世家的大公子,该担起什么样的责任。

  司思轻声说:“公子,皇后娘娘来看您了。”

  温北川坐起来,看着温阮自不远处快步走来,小妹怀里抱着那只胖猫,身上穿着件绣了芙蓉的月色披风,看着骄贵又柔雅,一如多年前。

  她真是一点也没变,入宫前是什么样子,如今仍是什么样子,倒是她那对猫儿,如今是越发的圆滚滚了,抱得久了都略感吃力。

  “大哥。”温阮几步快跑过来,坐在长椅上,笑眼看着他:“我看今日大雪,担心你的身子,所以出宫来看看你。”

  “你呀,都是皇后了,怎还好随意出宫?”温北川点了下她的鼻尖,“再说了,早朝的时候陛下不是都见过我,我没事。”

  “他看过是他看的,我还没看呢。”温阮笑着将猫儿放在地上,让二狗子自己去踩雪挠梅,她解了披风盖在大哥身上,又说:“大哥,我听二哥说,云州那边有个大夫是治咳疾的好手,已叫人去请了,过不了几日就应该能到京中,到时候再给你好好瞧瞧。”

  “好,让你操心了。”温北川抚了一下她的披风,笑着说。

  “我以前也没少让你操心嘛。”温阮说,“我跟阿九商量过了,今年过年,我们出宫来府上过,到时候爹也会回来,再有二哥和二嫂,还有那对孩子,热热闹闹的。”

第142章 温北川番外:何处惹尘埃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扶腰[穿书]最新章节+番外章节

正文卷

扶腰[穿书]最新章节+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