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番外4 多年以后

  洪熙元年,夏。

  今年的夏天有些不同寻常,芒种过了好几日,天上依然没掉下几滴雨水,树上原本就没绿利索的叶子干脆卷了黄边,往常年催人入梦的蛙声虫鸣也失了调子。

  凉薄的月光透过窗纱洒在床上,原本安然睡着的人猛地一怔,突然睁开眼睛。

  好大一会儿工夫,江逸才渐渐回了神儿,翻过手背往额头上一抹,满脑门的汗。

  “昨晚……可是累着了?”耳边传来略显沙哑的声音,带着几分笑意,紧接着,一个硬梆梆的身体凑了过来。

  “都什么年纪了还开这种玩笑?”江逸没多少诚意地把人往旁边推了推,下一刻,自己却是主动靠了上去。

  苏云起意识到今天的伴侣有些不同寻常,于是毫不客气地往自个儿脸上拍了几下,彻底恢复了清明。

  然后,便对上江逸一双睁得大大的眼睛。虽睁得大,眼神却茫然空洞。

  “又在担心那件事?”苏云起就着月光观察着枕边人的脸色,带着薄茧的指肚轻柔地抚平对方眉心的褶皱。

  江逸下意识地抓住那只大手,眼球转了半圈,回了回神儿,脑袋顺势埋到苏云起颈间。

  “我做了个梦……”江逸闷闷地开口。

  苏云起并未插口,只稍稍侧过身子,摆出一副倾听的姿态。

  江逸尽力把五指张开,也只堪堪包住他半个手掌,苏云起配合地放松手指。

  “我看到他躺在龙榻上,我跑到屋子中间给他倒了一盏茶,不,好像不是茶,我好像在里面加了什么东西……”江逸奋力回忆着,“我心里好像有个声音一直在跟我说,那东西很重要,兴许、兴许能救他的命……”

  “我弄好之后就想端给他喝,可是我转身一看,龙榻离得好远,我明明记得我走过来时没有那么远的!”

  江逸的呼吸稍稍急促,苏云起腾出一只手,在他瘦削的背上轻轻抚着。

  “我怕时间来不及了,就端着那杯水往前跑,可是明明看着很近的,却怎么也跑不到!我正着急的时候,就一脚踩空,醒过来了。”

  苏云起听完,半晌,才轻轻地叹了口气,抚着江逸的背,低声道:“小逸,你只是连日来太过担忧,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江逸抬起脑袋,有些生气地看着他,“算了,还是接着睡吧!”

  江逸翻了个身,背对着枕边人。

  苏云起轻叹一声,温声道:“你若着实放心不下,不如咱们过两日便到北平一趟,也顺便看看小十三。”

  “看我儿子才不是顺便!”江逸嘴上咕哝着,却没反对苏云起的提议。

  苏云起捏了捏他柔软的耳垂,眼底带着几分笑意。

  “睡觉!”江逸扬起手臂,试图把他的手挥开。却不想挥动得幅度大了,自己又没收住,恰好打在床头的匣子上,直接给打翻了。

  看到翻开的匣子,江逸不由地感慨万千,这个从穿越开始就被自己放在床头的“百宝箱”,于他而言更像一份寄托。这么多年来,匣子里各种价值连城的宝贝越堆越多,可最初的那几样东西却一直被他妥善地压在匣底。

  如今,被打翻的匣子扣了出来。

  夫夫二人不约而同地看着,眼神不自觉更加柔和。

  江逸索性拉着苏运走坐起来,一件一件细数他们曾经的家当。

  一张地契、一张房契,苏云起拿全部家当换来的买山契约,大海哥几个当年的户籍文书……还有,那个陪着他穿越而来的小木牌。

  江逸把裂成两块的小木牌捡起来,带着几分怀念地对苏云起说:“我好像从来没跟你说过吧,这个东西可不简单,如果没有它我在这儿根本混不下去,估计活不过两集吧!”

  江逸小小地开了个玩笑,二十多年朝夕相处,足够他把那个世界的一切科谱给苏云起。

  “对了,它还救过我一条命。”江逸唇边带着轻柔的笑,递了一片给苏云起,“以前它没坏的时候神奇着呢,上面能显出字来!”

  苏云起低头看了眼手里那截小木头,又抬起头看看江逸,把手里的东西往他眼前晃了晃,“你是指这个?”

  江逸纳闷于他的举动,不经意地朝那半块木牌上一看,眼睛倏地睁大。

  “它、它……这上面有字!?”江逸唯恐自己看错。

  苏云起把他手里那块也拿过去,两边一对,不由蹙眉。

  江逸凑过去,莫名地有些紧张。

  只见拼起的木牌上清清楚楚地写着“研磨口服”四个字,一眨眼的时间便消失了。

  若不是那道残存的白光在暗夜中存在感太强,江逸险些以为是自己的错觉。

  “这字不太对。”苏云起沉声道。

  江逸闻言,像是为了抓住什么似的,忙道:“不,不会有错的,那就是我跟你说过的简体字,以前我给你写过的……”

  苏云起这才露出了悟之色,午后夫夫之间的消遣,时间太久,他倒给忘了。

  江逸愣愣地看着重新分开的木牌裂块,心里不知道在想什么。

  半晌,江逸才悠悠地开口道:“你说,我那个梦会不会……是某种预示?”

  他这么一说,苏云起任是平日再沉稳,想到某种可能,心里也不由地一咯噔。

  “可是,毕竟是梦,若万一就像你说的是我‘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呢?”江逸反倒犹豫起来。

  苏云起却没容他多想,直接把人从床上抱下来,三下五除二地给人穿戴好,之后便拿着细白的棉布把小木牌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了,紧接着手脚麻利地收拾好细软。

  一系列动作弄得江逸一愣一愣的。

  “你这是……怎么了?”

  苏云起看了眼外面微亮的天色,把江逸特制的双肩包背到背上,这才抓起江逸的手,说道:“昨日刚得的消息,陛下病危。”

  江逸闻言,心头一恸,眼前顿时就模糊了,“你怎么——”话只说了半截,他自己就先说不下去了。

  拿江逸的身份和他在当今陛下心目中的位置作对比,今帝病危,他反而应该避嫌。更何况,今帝上位不久,卧榻之旁始终有豺狼之辈虎视眈眈,若说朱高炽最不想牵连的人,第一个便是江逸。

  不仅是为了这份知己情谊,也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大明百姓。江逸的价值,不可估量。

  苏云起能想到的,江逸自然也能想到,他不由地陷入深思。

  这时,苏云起拉了他一把,沉声道:“总要试试才不会后悔。”

  江逸抬头,对上苏云起信任的目光。

  少年相识,相伴数载,二十多年磕磕绊绊的日子,每每有何事他难以抉择,苏云起总能用这样的声音对他说些什么、总能用这样的眼神看着他——江逸总会不由自主地选择相信他,结果从未错过。

  相信这次也是。

  江逸深吸一口气,眼神变得坚定,“最坏不过……左右有你陪着。”

  洪熙元年五月,明仁宗病危,缠绵病榻数日,不治而亡。

  ——这是小木牌对朱高炽结局的描述,是江逸拼命隐藏在自己记忆里,一直不敢触及的痛点。如今,却是无比清晰地呈现在脑海。

  如果江逸初见之时抱的仅是对一位仁君的惋惜,此时更多的却是对朋友、对知己的忧虑。

  近年来,江逸简直是数着年头过。他每月两封加急书信,字字都是叮咛之语。

  怕他沉迷女色毁坏身体,便言语赤裸地嘱咐他清心寡欲;怕他身体太胖影响寿数,便和德安公主联合起来日日督促他勤加锻炼;怕他太过严厉,父子之情凉薄,便在今帝与储君间当了二十多年的和事佬;怕他叫停郑氏出海寻找建文帝一事惹人诟病,便冒着风险画下简易航海图和尚未引进的高产作物,力求变坏为好;……

  野史上对朱高炽的死因众说纷纭,江逸苦心孤诣,一一排除隐患。他第一次觉得,没有什么比知道亲厚之人的死期更令人抓狂的事了。

  嘴上说不得,唯恐留不住。

  二人日夜兼程,一路换了五匹马,才将将在第三日傍晚赶到京城。

  城门尚未关闭,进出排查却严。

  身穿重甲的禁卫军分立城门两侧,眼睛不眨地盯着过往行人,外地来人一律不准进城。

  玄衣乌帽的锦衣卫拉着长弓伏在城楼之上,一旦发现不妥就地射杀。

  百姓们虽不知发生了何事,却也不大信当官的所说“秋猎在即,来朝使节诸多,京城内外当严家防犯”的鬼话。

  一来这才五月,离秋天还远着;二来如今大明国力强盛,四方使臣年年推着一车车的贡物来贺,也没见如此。

  肯定是出大事了。百姓们心里有谱,言行上便更加谨慎三分。

  一时间,整个京城都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连个眼生的苍蝇都得被拍死。

  好在,江逸有御赐的帝字腰牌,从城门一通直上到帝王寝殿,无人敢拦。

  京城,帝王寝殿。

  朱高炽见到江逸后明显精神了许多,原本僵硬的舌头也能说出几句完整的话。

  第一句就是不顾众人脸色,把满屋子的兄弟儿子全都赶了出去,只留下江逸和苏云起两个。

  就连苏云起他原本也不打算留的,不过转念考虑到自己一个不好,江逸之后的安全问题,朱高炽赶人的话又咽回了肚子里。

  江逸坐在宽大绵软的龙榻边沿,定定地注视着龙床上的朱高炽。

  朱高炽也抬眼看着他,那微挑的眼角,温和的笑意,一如往常。

  明明是瘦弱的病容,此时却明显红润了许多,甚至比他平日里苦夏时的模样还要好上几分。

  江逸心头一颤,暗道不好,该不会是回光返照?!

  江逸闭了闭眼,深吸一口气,既而重新睁开,眼中只余十成坚定。

  “炽哥,你信我么?”

  “自然是信的。”朱高炽唇边的笑意加深两分。

  连御书房伺候茶水的小太监都知道,但凡江王爷开口叫声“炽哥”,陛下没有什么不答应的。

  苏云起执起镶嵌着玳瑁的高颈鹤嘴壶,淡定地倒了一盏温水,对于那俩人之间的话权当没听见,甚至还有心情想着,这样花哨的壶他家也有一个,没错,底上印着“敕造”字样。

  另一边,江逸看到朱高炽的笑容,翻腾了一整路的心瞬间便平静下来。

  是了,这个世界上能无条件信任他并被他信任的,除了苏云起,还有一个朱高炽。

  江逸笑着拿出包着小木牌的棉布小包,调皮地在朱高炽面前晃了晃。

  “毒药哦,七步断肠。”江逸故作凶狠。

  朱高炽面上不见一丝裂痕,依旧笑着,“我如今是连一步都走不了,这东西对我岂不是无用?”

  还能这样算?!江逸惊奇地睁大眼睛,竟像个孩子。

  “小逸,”朱高炽抓住他掩在被沿下、攥紧的拳头,“别紧张。”

  江逸登时垮下肩膀。

  朱高炽笑眯眯地拍拍他的手背。

  江逸顺势把朱高炽扶起来,垫了厚实的靠背,让他倚靠着。

  龙榻旁,苏云起垂着眼,从江逸掌心抠出木牌,动动手指碾成粉末悉数洒入手里的银盏中。

  至于那只多余的、异常碍眼的手……只当没看见。

  早就习惯了。

  江逸对苏云起露出一个感激的笑,然后才把银盏接过去,递到朱高炽唇边。

  说实话,朱高炽是有些介意的——刚刚……苏云起连手都没洗!

  洪熙元年六月,今帝以疾病缠身、难堪政事为由,将帝位禅于太子朱瞻基。

  新帝苦求不下,含泪登基。时年28岁,与他的祖父和父亲登基时相比,算是极为年轻。

  然而,新帝在位期间,政通人和,对文人艺术多有庇护,可称一代明君。

  历史在这个地方磨磨蹭蹭地拐了个大弯。

  当然,这是后话。

  数月之后。

  枣儿沟的青砖大院旁又起了一个院子,与江家大院屋并排而建,房檐挨着房檐,围墙挨着围墙。

  这家人一看就是不差钱的,光是肤白貌美的大小丫环就来了十几个,更别说模样娇俏的小厮和孔武有力的护院。

  村长江贵只跟大伙说这家主人姓朱,其余的并未多说。

  姓朱?有那些个心思灵活的心里暗暗犯了嘀咕。

  转头一想,太祖皇帝出身草莽,登基后并未在避讳上做多少文章,因此民间同姓国姓的也有不少,说起来并不稀奇。

  江贵想想又多嘱咐了一句:“将来一个村里住着,难得走个碰头,该问好问好,该打招呼打招呼,只当平常村民就好。”

  于是,大伙的心就更宽了。

  当年的从龙之功,明面上似乎没有给江家带来多少好处,甚至连日进斗金的采石山都让朝廷给封了。

  然而,经过二十多年的开拓,华北地区的粮食已悉数为江家垄断。

  对,就是明目张胆的垄断。

  江家有技术,麻山药、纸皮花生、玉米、红薯、南瓜、土豆……这一样样从前见都没见过的粮食,还不都是江家种出来的?换了哪家能种亩产上千斤?连是什么都不认识呢!

  江家有土地,中原腹地,沃野千里,不信你可以打听打听,哪家地主榻下没藏着江家的一张纸契?

  江家也不缺劳力,这个不用打听也知道,江家就只差把农业合作社开到倭国去了。

  最重要的是,江家还有靠山!三代帝王的信任与恩宠,当世无人能及!

  江家会赚钱,却从不赚黑心钱。

  每年往漠北、辽东运去的一车车粮食只需要牧民们用冬天活不下去的羊肉马肉来换,除出人员车马也将将保本。年年赚不到钱,却年年没有断过。

  换回来的羊肉除去在穷乡僻壤换些山货,大部分全都上了孤儿老叟的饭桌。因为江家,这些个一辈子都吃不上肉的人家才能在年夜饭上尝到肉香。

  还有那些个搞得如火如荼的“农业合作社”。借种子、教技术,样样落不下,临了有了收成人家还花钱收。在被赋税压了上千年的农民们来说,这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第188章 番外4 多年以后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枣儿沟发家记最新章节+番外章节

正文卷

枣儿沟发家记最新章节+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