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待议

  董湘拒绝了那么多条件都还不错的人家, 就是心心念念着花朗,怎么会不应。也正因为董湘应了, 花朗才会跟家里提出来, 不然再次被拒的话, 花朗自己都要觉得没脸了, 哪里还会再张口。

  也因为董湘应了,她自己在家里已经被董夫人狠狠地罚跪祠堂了, 跪完了还给出房门,关在闺房里抄女戒、女则呢。也是小年夜一家团聚了,才给放出来。

  之前因为宫里的事情不定, 董夫人就是心急也没办法,却是派人时刻盯着武定伯府的动静, 知道武定伯小年夜才回家后, 心里就更急了。可再是急,她也不能主动上门去,一来是过年, 二来武定伯府服丧期还没过, 三嘛自然是为了面子。

  这事,董家倒没瞒着温宁夫妇, 毕竟温宁和董淦回了董家, 就听说了董湘被罚的事情,自然会问问发生了什么事。董夫人不说,董湘却很坦然的跟温宁说了,还表示她相信花朗, 就打算一直等着了。还说若花朗真说话不算话,她也无话可说,本来也是她自己应下的。

  温宁对董湘倒是有几分佩服了,果然是当初在宫里那个宁愿躲灵月县主也不委屈自己逢迎的人。温宁有心替她问问,可到底不合适,怕万一问个不好,反添乱,还是让两家长辈操心吧。董淦那边也是心疼妹妹,要不是重规矩,估计能冲上武定伯府把花朗揍一顿。花朗当初揍顾恒安的时候,可一点没手软。

  董大人那边也就是比武定伯早回家两天,知道这事儿后,也是沉默的叹了口气,反过来安慰自家夫人,且等等看,实在不行他再舍了老脸去说合。

  董夫人一时怪花朗,一时怪自家女儿,一时又怪自己之前不该把话说死了,如今竟弄得上下不得。董夫人着急上火的差点大过年时病倒了。

  结果,董家和武定伯府的小年夜,都够“热闹”的。

  花朗说得明白,他的确是想娶董湘的,当时虽然冲动,但也不是随意夸口。所以,武定伯连夜写好一封信,第二日就给董大人送去了。先把花朗给骂了一通,武定伯写信,自然不好明着夸董湘,只简单说了两句听荣蓝郡主提过董家姑娘好,然后就是说如今时间不方便,等过完年,出了孝期两家再好好商议一些事情。

  具体什么事儿虽然没说,但也是摆出了态度,毕竟两家也不是真的开始谈婚论嫁,有些事情还是意会大于言传较好。

  至于为什么是武定伯给董大人写信的,这个真没办法,武定伯府没有掌家的女主人,而荣蓝郡主一是身份比较高,二是正在生气,所以,虽然不太合宜,但还是武定伯亲自出面了。

  但也可能是武定伯亲自出面,董夫人反倒更放心了。武定伯劝阻新帝的事情,她也听说了,她相信一个懂大义的人,不会让儿子不负责任的。

  因为有了武定伯的这封信,董家这个年倒也算是好好过去了。

  大年初一,顾恒安登门拜年。假借给荣蓝郡主磕头,刚好花朝也在,这才又见到了。

  算一算从他离京到现在,也有二十来天不见了,除了那封被花朝深藏的半阙“闺怨词”,是再没有一点联系了。起先是路上实在是白天黑夜的赶路,因为着急路上着了点风也没管,等回京后估计是因为事办完了一口气松下来,风寒就发起来了,在床上躺了好些天。

  花朝也是她爹回来后才知道,平王府干了件什么大事,还有顾恒安病了。也是,最快也要十来天的路程,硬是用了七天就跑完。

  而平王府办的那件大事,就跟那个所谓的从“正大光明牌匾后掉下来的先帝遗旨”有关。

  谁也没想到平王府藏了一份先帝遗旨,而如果没有这份遗旨,只是太上皇的罪己诏,还有那什么佛光乍现,其实是很站不住脚的,而有了先帝遗旨,似乎太上皇的昏聩就有理可依,而这封遗旨等于是给新帝的行为做了背书。骂名虽然还有,但粉饰太平的过程就不那么难看了。

  至于这份遗旨,的的确确为真。是当年嘉帝痛失爱子,也就是顾恒安的祖父,一时悲愤写下的,只不过写完了盖了玉玺,又觉得此举会给以后留下祸根,便让大太监拿去烧掉。只是嘉帝也没想到,那太监曾受过顾恒安祖父的大恩,竟然偷偷留了下来给了平王。但当时太上皇势力已成,平王自知他敌不过,拿出遗旨可能更是催命符,索性就只是一直藏着准备留作保命用,甚至连亲儿子都没说。

  这次武定伯察觉了东宫会有所动作,让顾恒安去探探情况,平王才跟自己儿子说了遗旨的事情,也才有了顾恒安着急出京。的确是去的林家,林家也的确开祠堂的,不止因为林烈阳的事情,也因为遗旨藏在林家祠堂的祖先牌位中。

  这份遗旨要想发挥作用,自然是太子逼宫后立刻拿出来,才显得顺理成章,这也就是顾恒安着急赶路,没日没夜没休息的原因。原本预计是十日,那到时候肯定就要再造个什么祥瑞啊异象啊之类的,但顾恒安最终赶在了十九日上朝前。

  对新帝来说,此为大功。但同时,也可能更加惹眼。谁知道平王府里还藏了什么没有。

  “你父亲也是人不可貌相,你们府里素来不挑头,这次可是出了大风头啊。日后想再清净怕是不容易啊。”

  遗旨的事情知道的是极小范围内,但显然武定伯府肯定是知道的。荣蓝郡主说话间还担忧的看了花朝一眼。

  顾恒安自然明白荣蓝郡主的意思,说实话,他当初听他爹说出遗旨的事情时,也是惊呆了啊。他从小就被他爹放养着,反正意思就是做纨绔就做纨绔,总比没命好。虽说遗旨的确有点小瑕疵,可嘉帝写的没错啊,玉玺是真的啊。若是当年拿出来,肯定都会有人拥护的,只不过胜率确实不大。重点是,他爹握着这么个东西,竟然感觉一辈子过得还很怂。

  “祖母放心,我们家都不喜欢麻烦的,现在怎样,以后还怎样。这东西我爹早些年都想毁了,可我爹不就我这一个儿子嘛,我之前也不太成器,我爹怕我哪天把自己给折腾出事了,所以就才留着想给我保命用的。倒没想到,最终用到了这上头。”

  总觉得平王这会儿拿出来,也是存了报复太上皇的意思,不过这就不好明说了。

  荣蓝郡主是边听边点头,也不知是赞同平王的智慧,还是赞同平王说儿子的话。

  顾恒安趁机给花朝使了个眼色,龇牙咧嘴地笑了下。花朝白了他一眼,扭头错开目光,却是藏不住上扬的嘴角。

  “身体好了?看你脸色还不是很好的样子,年轻人也不能太不当心身体。”

  看顾恒安和自家孙女在偷偷递眼色,荣蓝郡主也做次好人。

  果然,花朝听了也又转头看着顾恒安。

  荣蓝郡主的关心,顾恒安自然要正色回答,“谢祖母关心,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大夫说发出来反而好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不当心的。”

  荣蓝郡主点点头,想了想又问:“平王妃最近身体如何?”

  说起这个,顾恒安就头疼了,其实年前他爹自己都说,看魏氏的样子很担心她撑不下去。万一魏氏故去,顾恒安这个孝期就长了。顾恒安倒是有心提早点去花朝过门的话,可就怕武定伯府觉得他们家没规矩。这会儿听荣蓝郡主问起来,顾恒安心里松动起来,话说的含含糊糊。

  “听我爹说,时好时坏的。但大夫看了说,怕是不容易好了,而且就怕再受点什么刺激。”

  荣蓝郡主之所以这么问,也是跟平王差不多的担忧,虽然真若是遇到这种事,他们家也不是等不得,只是过了女儿家的花信之期,总归不美。而且拖来拖去,谁知有没有别的事情出来。但若是主动提,那更是不可能的。所以,问过这句,心里有数后,就又避开不提了。

  倒是顾恒安觉得有点失落,瞅着花朝递了个委屈的表情,花朝一脸的尴尬,她祖母在上首坐着,这人却小动作不断,真是胆大包天,难怪敢抄闺怨词给她的。

  “对了,听说你得了个兵部的职位?”

  今上登基,朝中没什么动作,却是平王府得了个兵部的位置,不过平王府没打算要。

  顾恒安笑得很没志气的样子,道:“回祖母话,是有一个,不过年前我爹就上折子辞谢了,因为没开朝,折子还在今上那里压着。祖母别觉得雅正没志气啊,六部的位置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莘莘学子,十年苦读为了那一个位置,我这种蒙了祖荫的人,就不去争那个了。呵呵……”

  话是这么说,其实还是为了怕占了实位,以后反遭忌惮。毕竟,今上估计是时日无多的,如今是为了平稳过渡,一切都不大动干戈,甚至朝中一切依旧,摆名了,留给日后太子即位,让太子去做人情,大展拳脚的。

  荣蓝郡主对此倒是很满意,笑道:“是这个理,咱们都是皇亲贵戚中的一员,能不给朝廷添乱就好了,那些做建树的事情给大臣们吧。对了,林公子的事情定下来了?”

  虽说顾恒安这次去林家,真实目的是为了遗旨,但林烈阳过继到文家也是真的,就一起紧着办了。反正顾恒安去了不过是做个文家的见证人,签了大名就完事了。

  “是的,定下来了。也算了完成我母亲的遗愿。表弟可能还要再过一两月再来,毕竟林家内还有好多事情要分割清楚。等表弟过来了,还想请祖母帮忙,不知兴王妃能不能到魏家替我表弟说个媒。”

  文家当年能绝户,那至少五代以内都找不到个亲人了,也就是林家祖上是先过继出去的,勉强算是亲戚。等林烈阳要跟魏玉琼议亲时,林家可以出面,但想在京中找个体面的人去正式提亲,却不见得容易。就算按亲疏远近来算,还真没几家特别合适。原本武定伯府最合适,但武定伯府缺女主人。

  荣蓝郡主点头应下来,复又道:“也不一定是兴王妃了,身份太高,就算给魏家体面,也不见得合适。到时候你让你表弟和林家人来家里说话,以后都是亲戚的,先认认门。”

  说是认认门,可顾恒安懂的,荣蓝郡主担心林家是故意舍了一个儿子去求富贵,所以要先看过林家诸人的人品如何,再做决定。荣蓝郡主担心很正常,顾恒安也不担心林家,是故答应得很爽快。

  “是,等我表弟来了,让表弟安排。”

第89章 待议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一池春水皱完整版+番外章节

正文卷

一池春水皱完整版+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