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开幕后第二天, 本届戛纳电影节黑马出现了!

  原本被视作冷门新导演的作品《这么近那么远》, 竟成为了第一个获奖大热门!

  【女性视角】、【情感张力】、【东方式意境美学】等是最被影评人热衷讨论的关键词。当然也有影评人认为她的电影风格有模仿金基德的意味, 因为他们都关注女性、探讨社会现实、喜欢隐喻,同时注重画面美、意境美、人物美。

  最重要的是金基德最典型的特点【美丽然而冰冷的噩梦,唯美的镜头里透着生命的残忍】这点, 也有被金恩和继承到。

  可即使是认为金恩和有模仿金基德的影评人,也认可金恩和的电影是有自己的想法和镜头感的,她有自己强烈的个人风格, 有很高的辨识度。虽然有被金基德影响到,但两人的电影是有鲜明区别的。

  假以时日, 她必将自成一派。

  对片中金恩和与宫崎葵的表现, 赞美也非常多。【浑然天成】、【犹如彼此半身】等等溢美之词不断。

  几乎不需要团队行动, 就盖过了前两天内放映的其他五部电影。原本只打算在金恩和与宫崎葵中间选择一个主推的,现在凭空出现了第三个选项——争取最佳导演奖。

  因为毫无疑问, 《这么近那么远》目前最吸引影评人关注的, 是一个新导演风格的诞生。

  团队连夜做好方案。金恩和每天除了观看参赛片就是不断与电影采购商谈生意, 结识更多顶级电影人, 为影片游说造势。

  但到了第四天,《阿黛尔的人生》横空出世,得到了压倒性好评, 几乎所有影评人众口一词, 一致看好这部片子夺得金棕榈。这部片子的导演阿布戴·柯西胥是法国大器晚成的纪实风格导演,自从他执导第一部 电影开始,几乎每部片子都能在欧洲斩获大奖。

  而且这部片子同样是讲述一对女性恋人的故事。

  假如《这么近那么远》的题材跟它不同还好, 同一批参赛作品里都讲述女同故事的两部片子,必不可少地会被拿来做对比。作为导演还很青涩的金恩和,自然被挑出了很多毛病。

  值得庆幸的是《阿黛尔的人生》的两位主角都是十几岁的少女,影评人更多的是关注电影本身,对两位女主角的表演主要是从贴切质朴的角度去赞美。相比之下,金恩和与宫崎葵的演技还是备受肯定的。

  退回去竞争最佳女演员的方案,再次被团队提出来。因为到目前为止,放映的参赛片已经超过半数,大部分女性角色为主的片子都出来了。

  除了法国伊朗合拍的生活片《过往》的女主角,其他女演员的表演要么是角色差了些火候、要么是表演差了些火候,跟金恩和与宫崎葵比较起来,还是她们的优势更大。

  虽然电影表演是非常主观的,每个人口味不同。能走到戛纳舞台的演员都不会差,每年获奖的人都不一定是事先最被广泛看好的。但是这至少说明她们的赢面是有的。

  电影节总共才举行12天,现在已经过去五天,而到最后两天,结果已经定下来。对他们来说能争取的时间只有五天。

  新导演风格最出圈,但是最佳女演员奖竞争小。金恩和必须当天晚上就做出决定。而这个决定必须她自己下。

  宫崎葵来找过金恩和,跟金恩和说过不要顾虑她的想法,不管争取哪一项她都支持。

  金基德也连夜打来电话,鼓励她试着争取最佳导演奖。因为对金恩和来说,没有这个影后桂冠她仍旧是东亚首屈一指的女演员,但在导演方面,她还是个尚未得到任何肯定的新人。

  而且三大电影节的创办目的就是促进电影艺术发展,会倾向扶持新的电影创作者。今年戛纳一水的成名已久的大师,只要她的表现不输大师多少,她作为新人是具有一定优势的。

  金恩和自己如果能选,当然也想拿导演奖。但是造势也好、活动也好,都只是间接的施加影响力。评选结果终究还是建立在真实的实力基础上的,她再怎么想也决定不了。

  金恩和一夜没睡,看了一晚上的片子,心里有了判断。

  天亮之后,她满脸疲倦,看着团队成员,正想宣布他们全力争取最佳女演员奖。

  有个韩国的工作人员脸色不好,把自己的手机递给她:“昨天半夜,也就是韩国白天的时候,有家媒体介绍了《这么近那么远》的电影。现在韩国的男性都在网上抗议叫嚣要抵制。”

  金恩和面无表情地刷了一遍。他们骂的方向大同小异,无非是【金恩和怎么胆敢拍女权电影】、【日本人自己都没拍,金恩和一个韩国人拍什么日本女权电影,多管闲事】、【男人活着够累了,女人只是在家带带孩子做做家务还有什么可抱怨的】、【金恩和令我恶心,以后绝对不看她演的电影】……

  她把手机还回去。

  所有人都看着她。

  金恩和的手机响了。她看了一眼来电显示,是郑允浩。大概猜到他也是为这件事打来的。金恩和心情好了些,对成员示意了下,走到一边接电话。

  “你还好吗?有什么是我能做的吗?”郑允浩一上来就问。

  金恩和淡淡地笑了下:“听到你的声音我好多了。”话语停顿了两秒,“国内的评论我看到了。我很庆幸我早早遇到了你。允浩哥,你什么都不用做。你的存在就是对我最大的安慰了。”

  郑允浩轻笑:“这算是对我最大的夸奖?”他笑完,正色:“国内的反对声音不要放在心上。演员靠作品说话。我看过了日本这边的反应,主流观念都是持肯定态度。”

  “日本人不管心里实际怎么想,表现在外面的样子都是尽可能体面的。女权是政治正确,主流媒体不会公然批评。”金恩和却没那么乐观。

  她坦然承认:“我心里其实很清楚,我拍了这部片子,无声无息扑了也还罢,一旦有人注意到,是必定会影响到很多人对我的观感。”

  “可你不会后悔。”郑允浩声音温柔,“不管重来多少遍,你都会做出一样的选择。这就是你。”

  “是的,这就是我。”金恩和虽然没笑,脸上还残留着熬夜后的痕迹。但是整个人从内而外散发着神采:“你放心,我从来不会把这些跳梁小丑的言论放在心上。他们闹起来,反而会成为我的助力。”

  他们都是在娱乐圈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彼此不需要再多说一句,就能心领神会。郑允浩答应得干脆利落:“好!日本的事情交给amuse,韩国方面交给我。你现在专心为戛纳奋斗就好。”

  郑允浩结束通话后,知会经纪人:“帮我定机票,我要立刻回韩国。”

  经纪人愣了几秒钟,马上反应过来:“允浩啊,你该不会是要回国处理金恩和xi的事情吧?”

  郑允浩满脸严肃地点头:“我太太在法国,又没有签约经纪公司。国内的事情需要我去处理一下。”

  实际上心里喜滋滋:我太太!听到没有?!我太太!是我太太!恩和的事情他都能全权出面!这就是有名分的特权!

  经纪人:行了,把你脸上的得意劲收收,不要再随时随地炫了,全世界都知道你是有妇男了OK?!

  郑允浩连夜赶回韩国。他回去的目的不是压下对金恩和的反对。恰恰相反,他是要安排人煽风点火,把矛盾激化,让事情越闹越大,最好是闹得全世界瞩目,全力配合金恩和在戛纳的安排。

  而在戛纳,不管是争取最佳导演奖还是最佳女演员奖,现在都被金恩和舍弃。整个团队行动起来,只做一件事:那就是让电影节上的所有人知道,有一名正在参赛的女导演,因为拍了一部女权相关的电影,而遭到了本国男性的集体抵制。

  在接受早就预约好的电影杂志和各大报社的采访前,金恩和问宫崎葵要不要一起。

  她这么问是因为深知,这些采访必然会涉及电影主题的话题。东亚的女明星就这个问题表态是很危险的。

  宫崎葵欣然应允,“我也是女人。从我接下这部电影的那天起,已经做好了面对一切的准备。难道你不是吗?”

  金恩和笑而不语。第一次正式拍文艺片,她当然是有很多选择的。可如果连她这种已经掌握话语权的人,都不敢站出来为女性发声,那还有谁可以办到呢?

  她推开大门,回头邀请宫崎葵和她一起:“走吧,我们去战斗。”

  轮番接受完美国顶级电影杂志《综艺》和英国权威电影杂志《Empire》的采访后,金恩和其实已经很疲惫了。但是电影节时间有限,她必须争分夺秒。

  所以她几乎没有休息一秒钟就又接受了法国电影杂志《电影手册》的采访。

  来的是她的老朋友,米歇尔特森,04年就采访过她。05年时,他们在戛纳会场再次遇上,结伴看电影。也是因为那次他们私下对《弓》有过争论,影响到了米歇尔特森的看法让他有感而发写了影评,才扭转了评委会对《弓》的看法,让金基德的这部电影意外获得“一种关注”的最佳影片。

  这一次,金恩和作为导演带着作品来参赛,米歇尔特森很高兴地跟金恩和约好了采访和见面。

  米歇尔特森刚进门,金恩和主动站起来迎接他:“米歇尔,好久不见。听说你升任主编了?”

  米歇尔特森热情地拥抱了她:“是的。所以我利用职权,把采访你的任务留给了我自己。”

  两人边寒暄边入座。

  米歇尔特森不愧是法国男人,夸人地时候嘴上如同抹了蜜:“昨天看完电影后找你说话的人太多,只来得及道句恭喜。今天终于能好好聊聊你的电影。金,你真是太让我惊喜了!我真想不到你做导演的天赋竟然不输于你做演员的天赋。”

  金恩和失笑:“你不是一直点评犀利吗?我以为你今天一上来就要先批评我呢?”

  米歇尔特森摊手:“批评等工作开始后。现在我是你的老朋友,只想疯狂夸赞你的才华。”

  金恩和玩笑似地扶额做头疼状:“天啊,所以我等下还是要接受《电影手册》主编的辛辣批判吗?”

  米歇尔特森状似思考了一番,一本正经地回答她:“也不全是批判。”

  玩笑开过后,米歇尔特森才关心地问她:“我早上看到了媒体报道。金,你还好吗?回国之后会不会有人身危险?”

  金恩和摇头:“没关系,我暂时先不回韩国。过段时间会换更隐秘安全的住所。”

  “所以你回国后真的会有很大风险?!”米歇尔特森不可思议,“我一直以为韩国是发达的现代化国家。”

  金恩和想了想,这样回答他:“荣格不是说过吗?高出水面的一些小岛代表一些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部分;由于潮汐运动才露出来的水面下的陆地部分代表个体的个人无意识,所有的岛最终以为基地的海床就是集体无意识。

  韩国是现代化的国家不假,从制度和社会生活上看,好像是跟美国、法国没太大区别。但是基于儒家文化所产生的社会结构,就是宗族观念、父权意识的海床。这些思想会代代相传下去,成为整个种族的集体无意识。

  你相信吗?痛骂我的一定不止男人,还会有许多女人。因为我现在在做的事情,是冲撞坚实如海床的、整个东亚人的集体无意识。”

  米歇尔特森问:“所以这就是你拍这部电影的原因吗?”

  “算是原因之一吧。”金恩和笑,“发现世界的荒谬,然后用看似真实自然的故事得出令人匪夷所思的结局,引领人们自己去思考去发现问题。

  让原本沉睡在人思维海底的集体无意识浮出水面,才会有更多的人意识到问题所在,才会产生新的集体无意识代代相传下去。

  这不正是大部分电影创作者所追求的吗?”

  米歇尔特森注视她,目光充满钦佩:“你介意我把这段话写进采访稿里吗?”

  《这么近那么远》导演因为拍摄有女权倾向的电影遭到本国男性集体抵制的消息,传遍了整个电影节会场。

  在欧美,女权正是政治正确的话题。黄种人、女导演、女同题材、女权主义、被男性集体抵制迫害……几乎集中了所有吸引欧美人眼球的元素。天然就容易博取他们的关注。

  等导演金恩和、主演宫崎葵在采访中证实了这个消息后,直接引爆了戛纳电影节的话题。并逐渐出圈,登上各国主流媒体的社会版块。很多欧美人都开始同情金恩和,并在相关话题和新闻下抨击韩国男人。

  海外突如其来的舆论批评,让还在群情激昂、甚至叫嚣着要去青瓦台请命禁止电影上映的韩国男人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

  最搞笑的是有在日韩国人在日网发评论,说金恩和拍女权电影故意丑化日本,呼吁日本男性一起抵制,结果反被日本人喷回去,说他们国家尊重创作自由尊重女性跟韩国可不一样。

  很多在欧美留学的日本人还会自发去网上留言,礼貌客气地声援一下金恩和,谦虚地承认确实有些做得不好的地方,然后列举一些政府的政策说明日本一直有进步。

  非常坚决地跟韩国男性撇清关系,打死不认他们跟韩国男人一样。

  “……这样分裂日韩两国的舆论并制造对立,实施起来难度并没我想象中大。”郑允浩在电话里对金恩和如是说。

  “因为日韩两国人都崇拜欧美。假如引入欧美的舆论压力,为了不丢国家的‘脸面’,很多人即使心里在diss我,嘴上也不会认的。”金恩和内心非常清楚,舆论控制得再好,该讨厌她的依旧会讨厌她。只是明面上会好看很多。

  郑允浩敏感地察觉到金恩和情绪的低迷,猜测地问她:“你是不是因为这次申报戛纳用了太多盘外手段,觉得自己不够纯粹了?”

  “当然不是。”金恩和懒洋洋地否认。成人的世界,哪来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任何成果的背后都是拼尽全力的。

  哪怕是她老师金基德这样靠才华获奖无数的,每次出征电影节也是在背后做了很多努力的。只是她以前是小徒弟和演员的身份出席,这些层面上的事情不需要她去做。

  “我就是最近太忙太累,压力太大。每天还要跟不同的人反复讨论电影。越现实的电影,越避免不了展示世间的恶。这些真的很影响人的情绪。”金恩和轻轻叹息:“有时候很羡慕哥的工作,永远都是向大家传递美好的东西。”

  “你向大家传递真实,让更多人看到世界的不完美。而我为大家造梦,传递爱和希望。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郑允浩笑,“不过别担心,等过几天就会获得大奖,这些情绪自然不攻自破。”

第223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最高情侣[娱乐圈]最新完结+番外章节

正文卷

最高情侣[娱乐圈]最新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