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尘埃落定(二)

  沈知很想脱口而出不想, 但是她不知道该以什么理由留住柳书言, 她本可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再者, 依照柳书言当初的那番话, 沈知觉得只要她开口,就算是看在卫千儿的面子上, 柳书言大抵也会选择留下来, 她若真的留下了她,又会不会太过自私了。

  没有想好答案,沈知也只能转开了话题, 将午后在丞相府本来已经准备好跟柳书言说的话全部吐露了出来:“出征前那段时日, 我疏远贵妃, 是因为父皇回来那夜,我去蓬莱殿, 无意间听到了你们的谈话。我……私以为贵妃对我好全都是因为母后, 觉得贵妃骗了我,所以才……”

  本来沈知很是诚恳地说出这番话,可听到这里, 柳书言却忽而没忍住笑了出来:“就算我对殿下好全都是因为皇后, 殿下又怎能说是我骗了你?”

  “我……”原是紧张的氛围, 被柳书言这一笑弄得忽而轻松了下来, 沈知无法辩驳,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这时,门外不合时宜地响起了敲门声,随后曹闵的声音传入其中:“启禀殿下, 饭菜和沐浴之水都备好了,殿下可是要先沐浴,还是先用膳?”

  “把饭菜端进来吧,孤吃完再去洗浴。”扬声说着,沈知将目光从柳书言身上挪开了,看向了远处去。直到曹闵将吃食都呈过来,又重新退下后,她才又道,“贵妃,那事是我自己没想通,是我自己不对,以后不会了。”

  以后……说话间,沈知都还不知道真的有没有以后了……

  柳书言并没有直接接下沈知的话,而是将膳食替她摆好,看着她进食了一点点之后,才提醒道:“如今我已被贬为庶民,不再是贵妃了,殿下若觉得唤柳夫人不习惯,可唤其他的。还有,今日我与殿下说的,这世上除了你、我、皇上和丞相之外,再无旁人知晓,殿下也不要随意告诉别人。今日大臣已吊唁过皇上,明日他便会醒来,届时殿下再在殿中无人之时将棺封上,送皇上离开即可。殿下之后在大臣面前演戏,也要像一些,切不可露了馅儿。”

  “孤都知道的……”柳书言说话间,沈知已咽下了好几口粥,说着,她将碗放下,试探性的看向柳书言,应道,“多谢……阿言提醒。”

  她想沈天和就是这么叫柳书言的,虽然亲近,但好像也并无什么大不了的。在无人时,柳书言好像也不介意沈知这么叫她,于是这么一叫,就是三月过去了。

  这三月,沈知成功登基,坐上了皇位,将沈天和留下的一些琐碎之事处理得妥妥帖帖。

  而这期间,柳书言还是一直留在宫里陪着她,时时在一些事情上给予她一些意见,也不再像从前那般将什么事都揽下来。从那日在殿中之后,她们谁也没有再提起过出征前的事情,经过一段时日的相处,二人间的隔阂也渐渐消散了去。至于柳书言是否要离开宫里一事,相处得久了,即便柳书言不说,沈知心中也知道了答案,只是二人都心照不宣。

  对于沈知将柳书言留在宫里的行为,百官和宫人都看在眼里,但谁都不敢在明面上提起。一来沈知这么做是她自己的私事,并没有对任何人任何事造成什么恶劣的影响,反而会对某些朝堂之事有所帮助,他们也没有什么理由好反对;二来柳书言毕竟是丞相柳修筠的亲妹妹,一个皇帝一个丞相,他们再怎么管闲事,也不敢管和这两个大人物都有关的。百姓就更不必说了,宫廷的是是非非都与他们无关,不管这个皇帝的私事如何,只要她能让百姓们都吃饱穿暖、安居乐业,百姓就是爱戴喜欢她的,是以沈知在所有人的眼中,都暂时还算得上是一个称职的好皇帝,也就没有人时常提起柳书言,去干涉她二人了。

  三月戴孝期一过,沈知便立马借着朝中贤才紧缺、正式用人之时的由头将当初用沈天和名义贬去的前江州司徒召回了京,安了个不大不小的官职,也想他自己将为官的人情世故琢磨一番,等日后有所作为了,再行提拔。

  朝中的事情忙完了,沈知便打算微服私访去一趟柳州。一来她想过去看看经过上次整顿之后,那边的情况究竟如何了;二来上次在山中遇到的“劫匪”大当家的,沈知觉得他虽然做了见不得光的行当,但却依旧是个正直的可用之才,她想过去试试能不能将他招安,如果可以的话,让他去柳州为官,替他父亲翻案,也是一件好事;三来,她想回京的时候再顺便去一趟谢府,将上次欠下的银两还了,再送些东西过去,也算是报答了。

  这次出行,沈知就只带了两个暗卫和柳书言,她也想借着这个机会和柳书言一起出去玩儿一玩儿,毕竟她若不是为了沈知留在宫里,本可以一直这样逍遥自在的。

  两人边游玩边体察民情,沿途揪出了一些当地横行的贪官,也算是替百姓解决了不少问题。

  从京城前往柳州又绕路折转后,沈知再一次到了谢府门前。这一次没有人主动开门,还是上前沈知主动敲了门。

  来开门的是一位家仆,沈知本来打算将东西送过来之后就离开,但是她又有些不放心,终还是说明了要寻小姐谢芸的来意,麻烦那家仆前去通报一声。

  那家仆看沈知和柳书言二人也不像坏人,便将她们请了进去,让人好茶款带着,这才前去请了人。本来谢老爷子就喜欢结交有人,有客来访他定是高兴的,但因着今日他刚好不在家,那家仆也只好只去请谢芸了。

  没过一会儿,谢芸便赶了过来,步履匆匆的,神色之间有一些难掩的喜悦。但在见到沈知身边的柳书言后,她脸上的笑意便淡了下来,但出于修养,她还是礼貌地接待了二人。

  沈知交予了她一盒金叶子,又送了些上好玉佩丝绸等以作答谢,但谢芸不肯收下。两方推辞了一番,她最终还是只拿了一块玉佩,其余的又悉数退还给了沈知。

  临了了,谢芸不忘热情邀请道:“沈公子也知道,家父素来喜爱结交才俊,今日他恰巧出行,明日才能归来,未能与沈公子相见也甚是可惜。现下天色也渐晚,二位不如暂且在府上留宿一宿,等明日见过家父之后再行如何?”

  沈知知道即便明日与谢老爷子见了,这次之后,许是两人也再无相见的可能,便也没有必要再见了。所以面对谢芸的邀请,她还是像上次来时一样婉拒道:“我二人还要赶路,便不在府上多过叨扰了,谢姑娘后会有期。”

  可谢芸却没有像她当时一样回一句“后会有期”,而是强忍着眼底的失落之意,淡淡道:“既如此,那小女子也不便强留了……沈公子和令阃甚是般配,郎才女貌,祝二位举案齐眉、白头偕老。”

  “在下……”沈知本想解释,但想着谢芸反正也不知道二人的真实身份,之后大抵也不会再见,也没有什么再浪费口舌解释的必要了。她看了看柳书言,便话锋一转,带着些私心,轻声应道,“多谢。”

  柳书言也不解释,望着谢芸,她也笑了笑,便同沈知一起离开了谢府。

  走在路上,本来二人说着接下来的事说得好好的,柳书言却忽而冷不丁问了一句:“知儿觉得那谢家的小姐如何?”

  “嗯?”沈知不解她此话何意,以为她是见到自己与谢芸有些亲近吃醋了,还暗自窃喜了一小下。可没想到,柳书言接下来的话,却让她怎么也笑不出来了。

  “若是知儿喜欢,可将她带回京城去,册封个妃位,日后时机成熟了,还可立为后。”说着,柳书言竟还义正言辞地分析了起来,“她父亲喜欢结交贤才,想来也是一名有志之士,若是得了他的帮助,知儿日后的路会越来越顺。谢姑娘看着也挺喜欢知儿的,怕是从知儿离开这里之后便开始盼着你回来了,想来应当也不会介意你的身份的,于殿下来说,岂不正好?”

  见柳书言的表情,一点也不像是在开玩笑,想了想,沈知反问道:“阿言就这么放心我随便将身份告诉旁人?还不是知根知底的,万一她父亲有什么不轨之心,那我的麻烦可就大了。”

  “可是知儿的终身大事总归是要解决的,朝中大臣不可能会同意你不纳妃、无子嗣的。”柳书言依旧是一本正经。

  “那我就算立了后纳了妃,也不可能会有子嗣的,他们终归是会为难我。既然我总归会受到他们的为难,又何必要麻烦地去找人替我伪装隐瞒呢?这样,还要毁了别人的一生。”沈知如今的个头已比柳书言高上了些许,她站在她身边委屈巴巴地说着,看起来倒还真会让人不禁觉得她可怜又可爱。

  柳书言叹了口气,见四周无人,便与她说起了正事:“知儿难道没考虑过以后的事?此次回去,你怕是就要为这些焦头烂额了。”

  愣了半晌,沈知也正了神色,认真回答起了柳书言抛出的问题:“考虑过。我当初登基之后在宫里的那段时间,时常会去后宫寻姑姑聊天,实际上也是为了了解振哲的情况。虽然姑姑当初和薛绛的感情不和,但是他们对振哲的爱都从未缺少过,即便是和淑太妃在一起后,姑姑也从未忽略过对振哲的关怀。振哲如今待人谦和有礼,诗书礼仪也初有掌握,若是加以悉心培养,日后也定能成为明君。”毕竟沈振哲虽是公主的女儿,但是也是沈知这一辈除了她之外唯一的皇家血脉了。沈知当了皇帝,便不打算恢复女儿身,如今沈振哲也被冠上了沈家姓,日后沈知没有子嗣他登上皇位,也是说得过去。

  “至于后妃之事……”说到此处,沈知蓦然停了下来,侧过身子看向柳书言,十分诚恳地问道,“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问一问阿言,你第二次选择留在宫里而非自由的生活,也是……为了母后和父皇吗?”

  沈知眼中隐隐有着期待,柳书言看到了。她笑:“第一次是的,因为那时候我才不过及笄之年,就算在宫里待上几载,对于我之后的大把时光来说,这几年也无关轻重。可第二次不是,当时你已登上皇位,虽然根基不算太稳,但大势所趋,也不会出什么意外了;那时我已二十二岁,若只是为了师兄和嫂子,我不会再留在宫里的。”柳书言不愿意唤沈天和先皇,因为她知道沈天和还在,那样多少有些不吉利。

  “那……”听到这番话,沈知眼中闪烁出了光亮,期待更甚。

  “本来一开始,我也是想等你顺利登上皇位之后便离开的,后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便想与自己画地为牢,一直守在这宫里了。许是,从薛绛逼宫那日开始;又许是,从那只猫开始的。只是直到后来你离京出征前那段时间,才开始有所发觉……”

  是因为……疏离才有所发觉么……

  *

  再次回到宫里时,沈知将杜沁宁调到了一个闲官的位置上。倒不是她觉得杜沁宁已不适合当太仆了,只是杜沁宁与薛若雨在一起,沈知还是希望杜沁宁有更多的时间来陪陪薛若雨,再者她的腿……也该好好养着,不宜长时间奔波劳累。

  本来杜沁宁做官也只是为了沈知,如今她身边已有了更多贤才,她就算不做官,只是偶尔与沈知探讨探讨朝中诸事,她也是愿意的。毕竟如果有时间,她还是宁愿陪陪薛若雨这个像小猫一样软软可爱又粘人的小姑娘,多陪她读读话本、听听戏,甚至就算是一起到街上散散步,在杜沁宁看来,也是让人惬意舒适的。

  一月过后,沈知便履行了当时的诺言,亲自下旨,让二人完了婚。沈知还去讨了几杯喜酒,经过她的邀请,沈含冬和颜昭琪带着沈振哲也去了,宴会上众人一片和乐,丝毫没有因为沈知是皇帝的身份而过于严肃。

  沈知许久没有像今日这般高兴过了,于是无意间,便又多喝了些酒。

  她和柳书言一同回宫,柳书言将她送回殿中之后见她醉意上头了,又不放心将她交给曹闵,便留了下来。她本欲替沈知沐浴洗身,但沈知不愿,她也不勉强。二人分开沐浴之后,便一同躺到了那张偌大的龙床上。

  虽然二人微服私访期间也时时同塌而眠,但今日,沈知总觉得是和往日都不太一样的。

  那日柳书言半算是向沈知表明心迹之后,二人的关系却还和曾经一样,没有什么实质上的进展。甚至,那天过后,柳书言就像忘记了她自己说出的那番话一般,该怎样还是怎样,二人心照不宣,一直维持着这样的关系。

  酒劲上头,沈知侧了侧身子,双手揽上了柳书言的腰间,也不说话。装傻了许久,见柳书言没有反应,她才闷闷道:“阿言……我喜欢你。”声如蚊蚁,耳朵好如柳书言,都差点没听清楚。

  “皇上说什么?”柳书言问。

  许是觉得方才说的话过于让人羞涩,沈知“哼哼”了两声,却又鼓起勇气,换了种方式向柳书言道:“那日在出谢府后,还未跟阿言说要怎么处理后妃之事……”

  “若是执意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阿言……愿意做知儿的皇后么?”

  平日里在外人面前威风凛凛的小皇帝,如今说了句话,便羞得直接将头埋到了柳书言的衣衫上,柳书言也不禁笑她:“若是大臣们知道皇上夜里是这般模样,怕是宁愿不让皇上纳妃了,有损龙颜……”

  沈知明明在很认真地跟柳书言说话,没想到没等来她深情的回应,却等来了她的玩笑,沈知有些恼。她越过柳书言的身子翻向了另一边,借着隐约的月光与她对视,即便早已红了脸颊,却也依旧要镇定地继续补充道:“朕是皇帝,要立谁为皇后是朕说了算……即便有千难万难,朕为了阿言,也会克服的。所以……阿言会答应朕么?”

  知道平日里在她面前一向乖巧的沈知说出这样的话是借了酒劲,柳书言也不答应,只是轻声道:“皇上,你醉了,快睡吧,此事之后再说。”

  闻言,沈知有些失落,好不容易鼓起勇气表明心迹一次,却是这样的结果。她敛了敛眸子,嘴也嘟了起来,身子往被子里缩了缩,双腿蜷缩起来,看着简直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

  二人就这样沉默半晌,最后终还是柳书言见不得沈知委屈的模样,将被子掀开了些,主动贴上了她还沾染着酒气的唇,停顿了片刻,又往后退了些,柔声道:“好,我陪你。”

  我陪你这三个字,柳书言说了,也做了。

  一年后,帝后大婚,大婚那日,沈知摘掉了面具,震惊众人,之后也未再戴上了。不过虽然她的面容十分清秀,与先皇后神似,但既已走到了如今这一步,也没有人怀疑她的身份,只当她从前是因为觉得一国储君面容如此有损威严,所以才以有伤在身为由一直用面具遮着不愿露面。

  帝后婚后三年无子,沈知便将沈振哲过继到了柳书言名下。

  对于这些,朝臣虽然觉得荒唐,但是好在两人的谣言从沈知还是个废物太子之时就传开了。她们走到这一步,大家也都是有心理准备的,加上皇帝毕竟是皇帝,圣旨一下,又有丞相和太尉的鼎力支持,朝臣们就算是再不同意,也得忍着不吭声。

  *

  时光荏苒,这一晃,沈振哲也弱冠了。

  他果然没有辜负沈知、柳书言以及沈含冬和颜昭琪的期望,继承了他爹爹的才能,成为了一个善文善武又颇为仁善的储君。

  十几载过去,沈知勤勉治国,虢国上下更加稳定一心,邻国也不再敢犯边境,百姓安居乐业,倒也算得上是又一个盛世。

  沈振哲弱冠之后,沈知便盘算起了要禅位之事。虽然百官极力劝阻,这次就连柳修筠和卫峰都不再站在她这一边了,可她最后还是执意昭告天下,将皇位让给了沈振哲。而她自己,则趁着还有精力,带着柳书言再次游山玩水去了。沈知本还想叫上沈含冬和颜昭琪一起,可她们说更喜欢待在皇宫里守着沈振哲,人各有志,她也没有再勉强。

  十年后,沈知和柳书言在一处戏楼听戏时无意间碰到了沈天和,彼时他已过耳顺之年,几人再次相聚,心中顿时有说不出的万分感慨。

  沈天和说他带着卫千儿曾经送给他的定情信物踏遍了虢国的大江南北,走遍了他们曾说过要一起去游玩的每一处地方。如今他在这附近安了家,结交了些朋友,也准备好好安度晚年了。听到这话,商量过后,沈知和柳书言也决定在那个地方定居一段时日,等沈天和百年之后,若有机会,二人再启程。

  可谁知沈天和听到二人的计划,怎么也不同意,不愿相互打扰如今安逸舒适的生活,沈知也不好强求。

  辞别沈天和后,二人回了趟京城,杜沁宁和薛若雨抱养的孩子也长大了,与柳修筠的幼子坠入了爱河。儿孙自有儿孙福,长辈也喜闻乐见,当即便挑了个好日子给他们定了亲。

  听闻沈泰与李慕兰的长子是位颇有用人之才又仁爱贤明的郡王,后来沈泰薨,他继承蜀王之位,将蜀地治理得很好,沈知也甚是欣慰。只是碍于那些过往,她没有办法给予他更多的好处,只能屈才让他待在蜀地,以免又引发新一轮的斗争。

  之后沈知柳书言和杜沁宁薛若雨便时常结伴而行,想着万一有个什么事,也相互有个照应。只是因着有了更多的牵挂,她们回京的频率也渐渐高了些,直到走累了,四人便又回到了京城住了下来,每日依旧是走走逛逛,亦或是聊聊天下下棋,日子倒也过得安逸。

  薛若雨说,她年少时看过那么多话本,曾经也幻想着一场惊天动地的恋爱,可没想到最后误打误撞,还是栽到了平平淡淡里。不过要是两人真心相爱,这么平淡着平淡着,一辈子也就过去了,想想也还是值得。

  沈知和柳书言听闻,相视一笑,也不予置评。

  不管是惊天动地,还是平平淡淡,其实只要那个人是她,就好啊……

第117章 尘埃落定(二)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贵妃与我尽折腰最新完结+番外章节

正文卷

贵妃与我尽折腰最新完结+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