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答辩(1)

  开题答辩的顺序是抽签定的。第一个答辩的就是狗师兄, 只见他走上台,拿出一张已经被折得皱皱巴巴的纸,衣服也和平时一样,衬衫最上面的口子还没扣上:“老师们, 同学们, 大家好, 我的硕士论文题目是:‘野合’故事与主题想象: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小说中的性叙事研究。”狗师兄淡定地念着题目,完全无视了他所造成的小规模轰动。

  因为要答辩, 所以硕士生都坐在前排,我们研一属于旁听, 只能在后面坐。鹿子跟我咬耳朵:“太强了吧, 直接这个题目,我看老高脸色都变了。”老高在我们所属于相当保守的老派学者,对于学术题目有着本能的轻微洁癖。

  我小声地说:“狗师兄是研究福柯的。”

  “原来如此……”

  福柯, 《性经验史》创作者, 新历史主义的奠基者, 以其学术上的狂飙突进与私生活上的狂野著称。这是一个学术史上绝无仅有的icon型人物, 学术与人格合一,其同性恋的身份支持他研究性学,而他的性学研究又鼓励他在某些领域上的实践探索……并且最后自己把自己玩死了。

  如果对福柯感兴趣, 那么从这个角度切入,以文本为载体,分析背后的意识想象, 那狗师兄选这个题目是完全合理的。

  这个题目听上去有点浮夸,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它是属于那种无论怎么写都会出彩的题目——这种题目其实是很难想的。

  毕业论文题目一般有三种:

  一种是划水式。大多数题目都属于这一类,可谓是写了也白写, 白写也是写,反正要毕业,随便白写点。你一看题目,就知道这篇文章可以不用浪费带宽下载了。

  一种是点睛式。这种题目的论文内容本身可能不是很深,但题目实在是太亮、太新了,角度找得太好了,只需要随便挖挖就能出石油。一挖一个坑,一掴一掌血。一般来说,硕士论文篇幅短(对于文科论文来说,几万字属于相当短小的篇幅),硕士生能力又还不够抗“硬活”,老师们都会建议硕士生去写这种题目。不过这种题目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出来的,能够想出来的,基本就在硕士阶段领先了百分之九十的同行了——而且这种题目还有个好处,那就是“事半功倍”,后续根本就不需要花太多心力,省心省时还讨好。

  最后一种是硬刚式,比如“王国维诗学研究”,“鲁迅研究”。这种题目本身不够新,做的人也已经太多;题目又比较大,一不留神,很容易就陷入砸手里了。但这种能够做出花来的,其前途基本可以说是不可限量,在学术界的影响力也会远超过第二种。以鲁迅研究为例,该类研究的传统走向一贯是朝高大全走,并且所有人都觉得鲁迅研究已经够多了,完全不可能有任何新意了。但是1988年,汪晖发表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立刻就引起了轰动,大家才知道,原来还可以从这个角度切入鲁迅,而汪晖也由此一战成名,从此声名鹊起。

  我正在和鹿子分析着呢,就听到我前面的陆云枫一声冷哼:“呵,哗众取宠。”

  鹿子不高兴了,直接踹了前面凳子一脚,差点没把陆云枫踹下去。陆云枫好容易稳住,回过头他压低声音低吼:“你干什么!”

  鹿子笑意盈然:“帮你哗众取宠啊。”

  “你!”

  现在是众目睽睽之下,陆云枫又是最看重老师面前面子的,自然不能当即骂回来,只能恨恨地剜了鹿子一眼,权当是回敬了。

  我在底下给鹿子竖个大拇指,鹿子用前排刚好能听到的声音说:“自己学校的师兄自己护。合理探讨可以,杠精小心我不客气。”

  不知道是不是鹿子的话起了作用,陆云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直没说话,只是恨恨地瞪着台上,也不抄笔记,手上死捏着笔记本电脑,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那厢,狗师兄已经答辩快完毕了。他是个懒人,开题报告写得相当之短,也没做PPT,全靠现场胡诌。不过他口才一向鬼神难测,因此现场效果反倒非常之好,好多学生和老师都听得入迷了。要知道,不是所有学者都能把知识点讲得深入浅出的,甚至于,能抑扬顿挫地念稿子,都算是这一领域的口才佼佼者。像狗师兄一样,把答辩答得像说书,仅此一份。

  唯一有些微词的是老高。他还是觉得这个题目太狂野了,而且从实际的角度,也不适合后续的成果发表。如果从福柯角度来切,确实也不够新。

  真正的答辩现场,基本不可能全是表扬——全场怼才是常见的情况。尤其是开题,这关系到你后续写作,如果这个时候和稀泥,到时候学生写不出来论文毕不了业才是害人,所以老师们都挺严格的。狗师兄能做到只有老高等几个人批评,已经相当不错了。

  所以他的回应也是相当淡定,其态度简要归纳就一句话:全盘接受,死不修改。

  他的导师老季是个人来疯,题目越狂他越来劲,所以老季对老高的顾虑完全不以为意。在老季的压制之下,老高节节败退,最后表示自己不管了,爱写啥写啥。

  狗师兄轮结束。

  而狗师兄之后的几个师兄师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纷纷被喷得怀疑人生。如某师兄在说完自己的题目之后,因为题目本身属于德国文论范畴,但外文材料严重不足。为了挽尊,便说自己正在学习德语,希望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能力。而德国专家老于一推眼镜,发生了如下的对话:

  老于:¥#%#¥%#¥

  师兄:啊?

  老于:这你都听不懂,你还想在写论文的过程中锻炼自己语言能力?我说的是“你中午吃了吗?”!

  师兄:……

  又如另一位师姐,独辟蹊径,挑了西方一位极其小众的理论家做切入口,本打算剑走偏锋,结果博览群书却少言寡语,每次开会都坐在最后一排玩手机的吕哥居然抬起了头:

  吕哥:我看过。

  吕哥:你是要研究他的读书理论吧?

  师姐:是,是的。

  吕哥:可是我觉得,研究也挺花时间的。你在决定研究一个人的理论之前,首先要确定的是,这个人的理论配不配你研究。

  吕哥:恕我直言。(推眼镜)这个人的理论挺差的。(再推眼镜)而且今年有一本新书,我看基本已经完全驳倒了他。你要我借你看吗?上个月刚到手。

  师姐:……谢谢老师QAQ

  场面一度非常惨烈。要不是外校老师一般都会挽尊,又碍于这么多人面前要面子,我觉得有几个师兄师姐都快当场哭出来了。

  又过了一个人之后,便轮到鹤师兄了。

  欧阳老师的眼睛明显亮了一下。而陆云枫……陆云枫好奇怪啊,我心想,他跟鹤师兄不是对家吗,之前别人都到BN大读书了,还锲而不舍地继续做小心眼,怎么这会儿一直在看笔电,一副对狗师兄完全不关心的样子呢?

  我想偷看一下他到底在看什么,可惜他贴了防偷看膜,我一个字也看不见。

  鹤师兄走上了台。他的题目是:艺术的摇摆,或阿多诺的二律背反。

  虽然提前就看过,但我还是很惊讶,因为鹤师兄一向是研究哈贝马斯的——他以前想跟欧阳老师读书,欧阳老师就是做这个的。狗师兄说,他整个本科都在读哈贝马斯,真要说起来的话,我们所的研究生中没有人比他更熟哈贝马斯了。

  我记得他研一的时候,各种课业论文还有不少跟哈贝马斯相关。结果到了现在,他居然写的是阿多诺。虽然阿多诺也是德国人,可是……

  我忍不住看向欧阳老师。欧阳老师是昨晚临时接到通知顶替的,他不一定有时间看过鹤师兄的开题报告。

  果然,欧阳老师皱紧了眉头,眼睛死死地盯着鹤师兄,手下还一直在飞快地记着笔记,表情非常凝重。

  而陆云枫依旧在看笔电。

  鹤师兄倒是恍若未觉。或许是当时樊殊的鼓励太有用,他临场发挥得相当之好,几乎可以说是无懈可击——而当时樊殊看报告时给我说的几个漏洞,在现场的正式版中,也被完全改正了。

  出乎我意料的是,等到鹤师兄汇报结束的点评环节,吹彩虹屁最强的居然是老于。

  老于虽然是鹤师兄的导师,但一向严格到苛刻的地步。之前的答辩中,他也始终冲在怼人的第一线。不过这一次,他完全没有批评鹤师兄一点点,甚至可以说护得不行,简直就像是老母鸡护小鸡,其慈爱之色令老高侧目,令吕哥把手机收下去,令腹黑老周差点橘子连皮吞。

  “真是海似恩师啊。”鹿子感叹。我们楼常年挂一个毛笔横幅,走过路过不能错过。

  “那是师恩似海!”

  不过,我也知道老于为什么会这样。

  他在给鹤师兄报仇呢。

  想必他也是知道一点当初的内情。不过就算是不太清楚,以老于的智商,此刻也肯定反应过来了,因为欧阳老师正在不停提问呢。

  作者有话要说:  情感的付出总是不平衡的。有的时候你付出了很多,但对于对方来说,你只是一个普通的不优秀的学生罢了

  补充说一下汪晖那篇文章吧。文章是真的好,但是现在被很多人认为涉嫌抄袭。汪不承认,认为只是当年学术备注不够规范。我不太清楚这桩案子的是非,所以在这里附注一下。

  PS:狗师兄的论文题目来自于同门师兄。鹤师兄的论文改编自赵勇教授《艺术的二律背反,或阿多诺的摇摆——“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再解读》。

开题答辩(1)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师兄在学文艺学最新免费+番外章节

正文卷

师兄在学文艺学最新免费+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