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江南香市

 最是江南好季节。

 恰巧撞上了烟雨朦胧的四月,江南的水乡甚是有着让人抓摸不透的美。

 烟雨江南,一叶扁舟行于小河上。

 长桥卧波,几许美人漫游其中。

 “江南的水乡,可真是一副好风景啊!”小舟之上,东方末不禁感慨道。

 清水悠悠,缓缓而流。

 小河上,倒是多了许些花花绿绿的小船。

 那些小船,灯笼高挂,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小船之上,大数人皆为布衣百姓。

 那些百姓,皆是烧香叩拜,朝天祈福。

 白笑言看得倒是兴奋了,道,“没想到这江南的水乡,竟有这么大排面!”

 “这是香市的前奏。”红柚道。

 白笑言一头雾水,“红柚姑娘,香市是什么啊?”

 红柚慢慢解释道来,“我曾在川稷学宫的古籍上见过,古籍上记载,香市是江南地区特有的一个民俗活动。以乌镇为代表,想必这里便就是江南乌镇了吧。”

 红柚又道,“一旦进入了烟雨朦胧的四月份,清明至谷雨农闲时分,江南的百姓便会祈求蚕桑丰收,从水陆二地赶至周边各大寺庙烧香祈福。随而出现的民间杂耍,戏文演绎,风味小吃,茶亭堂会等趣味活动皆为香客服务。这便是江南的香市。”

 水乡梦长,乌镇的乡民们都从每每橹声中醒来。

 乌镇的老百姓,生在水乡,自然都离不开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那就是船只。

 水乡的船只,有三类。分别是踏白船,高杆船,拳船。

 此三船,被称为“清明三船”。寓意蚕桑丰收之意。

 四乡八里之内,还设有蚕圣亭,白莲塔。

 蚕圣亭堂门开启,当地乡民便要点烛上香,为蚕花仙子清理佛坛,净面素身。

 再由乡里长者宣读《祭蚕神词》,祈求风调雨顺,意为蚕花二十四分。

 一番祭奠蚕神结束后,河上便是那浩浩荡荡的蚕花仙子水上巡游队。

 它们去往的方向,是那白莲塔。

 白莲塔的塔顶,是水乡当中其一美人胚子,每年逢四月起,皆为水乡当地女子竞选而出,百里挑一,意为蚕仙。

 蚕仙高登白莲塔,一篮蚕花凌空撒下,犹如天女散花。意为美好祝愿伴随片片花瓣撒向众人。

 白莲塔下,蚕农拾起蚕花插在蚕山上。意为蚕神庇佑,蚕茧丰收。

 “此番便是蚕仙巡游了,”红柚坐于小舟上,也随那蚕花仙子水上巡游队一般,巡游河上,正巧,也误打误撞参与了今年江南的香市,不禁感慨道,“江南水乡,看来和古籍上讲的,却是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啊。”

 游河上,又是进入了香市的另一个高潮。

 江河之中,船头擂鼓震天,踏白船水上争雄。

 紧随其后的,是那蚕花仙子船。

 蚕花仙子船,张罗红绸,船头贴有大红“喜”字,向岸边游客送去祝福。

 悠扬江南丝竹,唢呐锣鼓欢腾之乐交相而凑。

 缓缓而来的,是那拳船,瘟元帅船,乌将军船。

 两岸游客,百姓皆是人声鼎沸,喝彩连连。极具水乡风情,壮观无比。

 三船上岸之后,便是舞狮开道,锣鼓喧天。

 蚕花仙子行走老街道上,由乌将军,瘟元帅,拳师碑牌护行,向两旁观礼游客百姓致谢。

 据说由此,可震撼鬼神,抵御灾难。

 桥下清河,扁舟寻游。扁舟之上,皆是感慨万千。

 小舟之中,东方末也是头次亲眼所见江南香市风俗,不由得心中少有许些惋惜。

 想必自己曾在大明雀城多年,破案入神,屡屡建功,可却并未踏出大明雀城半步。

 如今,也是很少出门了。

 东方末虽在大明雀城未出游历,可他所读书籍却是不少,便悠悠道,“大明雀城曾记载,在江南的水乡,其实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那便就是迎一次瘟元帅会,据说这样一来,盛夏便不会再发生瘟疫了。”

 “那可真是神了!”白笑言感慨道。

 红柚却是含笑,“神的事可多着去呢。毕竟,凡人无能乱牛鬼蛇神之力,这世上的怪事,数不胜数。”

 说起怪事,姬云凤倒是清醒了几分,不再观赏所谓的蚕仙巡游,江南好风景,“各位,我们来此江南,还有要事在身,可别被眼中之物迷了心智,乱了心绪啊。”

 姬云凤一语惊醒,大家这才反应过来。

 本次来江南,亦然是寻那百晓生的活迹,其次是解决江南本土丧失孩童之怪事,再来是看否能借机之巧,寻得鬼船之事的一丝线索。

 大家纷纷下岸而行。

 此时,已是黄昏时刻。再过几个时辰,便入夜了。

 四人,在岸上寻得一间小客栈。

 小客栈很是简朴,有江南水乡风情之味。

 客栈之名也极为优雅,是为∶明月夜。

第二十六章,江南香市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少年京都传免费无删章节

正文卷

少年京都传免费无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