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鲁郑易地

  若是别的女子也罢了,这可是姬伋定下来的妻子!

  这让夷姜甚觉荒唐,这让她的长子情何以堪哪!

  可是,她一向温顺,哪敢前去质问姬晋?

  倒是姬伋果断地直奔宣姜所在的院落,他不想胡乱猜测,只想问个清楚明白。

  这时,宣姜见姬伋匆忙赶来,忍不住眉头一皱,这傻小子就这么赶来了。不过这样也好,她将一切说清楚,免得以后他再来找麻烦。

  姬伋一见比宣姜的神色,心里忍不住咯噔一跳。他叹道:“此事我已知晓,我今日特来问你一句,可愿与我一同殉情?”

  宣姜先是一惊,然后嘴角扯起一抹放荡不拘的诡异笑容。

  “世子,你我也是有缘无分,何必强求?”宣姜正色道。

  这让姬伋大失所望,他的心瞬间碎了,而且从头凉到脚。原来,他的爱情是那么的自以为是。

  “宣姜,好自为之!”姬伋跌跌撞撞地离开了。

  刚走出门,姬伋只觉得一阵气血翻涌,赶紧把一口血拼命压下,他双眼一黑,竟是晕了过去。

  鲁国。

  姬息姑听闻了此事,瞬间想到了仲子。

  他的心头万般苦涩,嘴唇翕动着,然而却说不出一个字来。

  至今犹记,仲子那充满着怨恨的眼神,如同利剑一般,直刺他的心。

  世间事,最让人窒息的就是无能为力。

  他大病了一场,心中的无奈何悲伤时时缠绕着他,不肯离去。

  姬允见此,也知道姬息姑为何生病,脸上飞速闪现一抹尴尬,心里竟是更加的别扭。他知道兄长待他极好,但是如果只是因为阿母,他还是很不情愿的。

  在姬允看来,别人对他好,一定是他身上有什么优势吸引别人。若是因为其他人的缘故,他宁愿不要这份施舍!

  一年又一年,姬允变得更加偏执,占有欲也更为强烈。

  当姬息姑病好之后,迎来了新的一年,此时正是他执掌政权的第八年。

  此时郑国国君姬寤生在考虑一个问题。

  不久,他召来大夫姬宛,沉声说道:“不谷因一事思量许久,特召大夫前来商讨,还望大夫为不谷分忧。”

  姬宛慌忙说道:“承蒙君上看重,宛必当竭尽心力。不知君上因何事忧虑?”

  姬寤生这才道来,原来郑国有一块飞地在鲁国。

  当年郑国的先君郑桓公是周宣王的同母兄弟,在周天王祭拜泰山的时候担任他的助祭,因为参加祭祀是要沐浴斋戒的,所以周宣王就把泰山附近的祊地赐予了郑国的郑桓公,来作为他协助周天王祭拜泰山的“汤沐之邑”。

  如今不同以往,周天王泰山之祀早已被废弃,那么这块祊地就没有了当初的意义。况且,这祊地离郑国较远,实在不好管理。与其要一块毫无作用的飞地,还不如换一块离边疆近一点的土地为好。

  于是,姬寤生把目光瞄向了鲁国。

  “君上意欲如何?”姬宛试探问道。

  姬寤生叹息道:“若我国亦有鲁国之地就好了,这样两相互换倒是省了各种麻烦。不谷本打算将祊地随意换一块离我国近的鲁地,奈何怕鲁公以为我欲放弃祭祀,这倒是不妙了。”

  姬宛这才大胆建议道:“君上,宛有一计,可令鲁公欣然应允此事。”

  他接着道:“宛听闻鲁有一地名许,离我国较近。此地本为周公别庙,若君上肯以祊地换许地,并声称改祭周公,鲁公必然赞成此事!”

  这让姬寤生欢喜的不得了,他这才看向姬宛,点头道:“此计甚妙,请大夫速速前往鲁国,替不谷说服鲁公!”

  姬宛立刻道:“宛愿为君上分忧,此行必不负君上所望!”

  在临行之际,姬宛又回想了一下许地。这块地也相当不凡,若能换过来,也是一桩美事。

  周成王营建了周朝的都城王城,有一日心中有迁都的想法,所以就将许地赐予了周公,作为周公日后朝见周天王的休息留宿的地方,称作“朝宿之邑”。

  的确,如今礼崩乐坏,很多事物都该改一改了。

  而后,鲁国在三月接待了郑国派来的行人姬宛。

  姬息姑召见了姬宛,问了问姬宛的来意。

  姬宛大声说道:“外臣奉寡君之命,前来鲁国特来与君王商讨郑鲁两国易地之事。”

  闻言,姬息姑想到了泰山附近的那块祊地,这可是祭祀泰山助祭之地,莫非郑国想拿祊地换取一块鲁国土地?可若是这样,也不是件好办的事,别的不说,周天王听后必会不喜。更何况周天王与郑公之间关系处得不善,鲁国可不能做出吃力不讨好的事来。想到这儿,姬息姑目光复杂地看着姬宛。

  “不知君王要同不谷交换何邑?”姬息姑不动声色地问道。

  姬宛答道:“君王可知晓祊地?”

  一听此言,姬息姑心道果然如此。

  他的脸色略微一沉,声音不怒自威:“祊地乃周天王祭祀泰山助祭之地,莫非君王已放弃助祭之事?”

  而姬宛早就料到如此,早已备好了说辞。他侃侃而谈道:“寡君欲以郑国祊地来换取贵国之许地,只因周天王已多年不再祭祀泰山,与其空留一处祊地,不若改为祭祀周公。追思先人,寡君所慕者惟有周公。听闻贵国许地乃周公之别庙,寡君心甚慕之,特遣外臣献上祊地地图,恳请君王成全寡君一片赤诚之心!”

  听完这通话,姬息姑的脸色稍缓,他暗道:这郑公好一番打算!果然是个胸有大略胆识过人之人,若两国交换了土地,彼此都有益处,而且鲁郑两国的关系也会随之加深。

  思量再三,姬息姑觉得易地之事利大于弊,此事可行。祊地在鲁国境内,却不是鲁国之地,无法控制终究是件麻烦事。相比较离曲阜遥远的不可控的许地,不若牢牢的将近处的祊地控制在手中,就算周王室问起来,鲁国也有道理可讲。

  将助祭泰山的祊地换到鲁国也是件好事,也表现了鲁国对周王室的忠心啊。至于把许地换给郑国,那是郑国思慕先祖周公,想要祭祀周公之心甚诚,鲁国总要成全郑国的赤诚之心才是。更不提周天王权威日降,难不成周天王会为了此事问责鲁国?

  姬息姑一挑眉,他完全没必要过多地在意周天王的看法,如今难得有一件对鲁国有利的事,他又岂能放过,从而寒了国人之心?

  至于许地,虽有周公别庙,可也就是个别庙而已,不能同主庙相提并论,又处在鲁郑两国的交界,万一两国起了战事,周公别庙怕是也有被毁坏的风险。如果将许地换给郑国,也不是件不可行之事。

  既然郑公诚意满满,他就应该顺势答应下来。

  于是姬息姑面带喜色说道:“君王所愿,不谷敢不相从?”

  此事就这么敲定下来,姬息姑立刻命人把许地的管理权移交给郑国,这让姬宛喜出望外。

  事后,姬息姑询问了众仲对此事的看法。

  众仲叹息道:“君上,这郑公着实不可小觑!”

  本来郑国就很富裕,而且郑国国君姬寤生前些年还在周朝担任着卿士并把持朝政,就已经让人不敢小瞧了。想必也是因为郑国日渐强大,才让周天王有了防备之心,将朝政大权暗中交给了西虢公。

  郑国虽然在周朝那里失了势,这郑公不仅毫无惶恐之心,还立马对周朝展开了报复,大肆掠取王畿之地的谷物,可见此人报复之心有多么的强烈!

  “不谷听闻郑公去朝见周天王却被无礼对待,此次他放弃了祊地,甚至改为祭祀周公,定是借此宣泄对周天王的不满。”姬息姑猜测道。

  众仲为人最重礼法,他也觉得周天王有失礼之处。郑公既然去朝见周天王,也表现出了对周天王的敬重之心,于情于理周天王也不该失礼。如今郑公提出了鲁郑两国交换土地之事,也是在挑衅周天王。

  “君上所言极是,如今天王失德,不能号令诸侯。我国当早日做些准备,防范他国来侵。诸侯之中最强者莫过于齐国,幸得君上与齐公订立了盟约,齐国近几年不会轻易撕毁盟约。除了齐国之外,宋郑两国亦不可小觑。在仲看来,郑国与宋国相比略胜一筹,只因郑公不失为一代雄主,君上若同郑国交善则为上策。”众仲忧心忡忡地说道。

  姬息姑蹙眉道:“宋郑两国频频征战,若两国再次发生冲突,不谷当如何是好?”

  众仲答道:“君上毋忧,若宋国给出的好处多于郑国带来的损失,那就置身事外不与宋国交恶。反之,君上当为鲁国计,联合诸侯共同伐宋。”

  良久,姬息姑点头道:“大夫之言可谓良策,不谷就依此行事,惟愿我鲁国不被他国侵扰,岁岁太平!”

  当姬宛回到郑国后,收到了姬寤生的召见。

  “臣不负使命,此行收获甚丰!”姬宛欢喜道。

  姬寤生动问:“鲁公对周王室态度如何?”

  姬宛回答道:“鲁公此人太过仁弱,着实不足为惧。他做事一向中规中矩,此次交易难得见他应允地如此痛快。可见他并非迂腐之人,并非一心向着周王室。”

  姬寤生忍不住弯了弯嘴角,利益动人心,古往今来谁又能摆脱得掉利益二字呢?若姬息姑是个普通人,想必不会如此违礼,可是姬息姑到底是一国之君,那么一切打算就得以国家利益为重了。

第四十四章 鲁郑易地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春秋二三事最新免费+番外章节

正文卷

春秋二三事最新免费+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