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240

  长兴十五年的暑末时分,赵子殷升官了, 从封城一个小县城的七品县令, 升为了英德郡的五品太守。

  而原来英备郡太守赵箓,则从英德郡的五品都指挥使, 升为了殿前主力军的三把手, 成为了三品殿前都指挥使。

  这一年的夏, 米国舅被解职归家, 而米氏一族在朝堂上的官员, 或明长暗降去了地方, 或是被查出了贪污受贿,轻者如米国舅一般被解职归家, 重者被充军流放。

  总之,金陵城在这一个夏天,那是跟着米国舅一党的官员,倒也血霉。唐王刘平安的手段,是又狠又辣。如果有异议的官员, 有把柄就是按律处置,没有把柄的一律是明升暗降去了清水衙门当闲差。

  那午门外,血染了一地,冤死鬼是少不了的。

  至秋, 益州再度兴兵来犯。

  唐王刘平安的身体, 已经快撑不住了。这等军情凶凶之时,赵箓是请战了。此时,瞧着风波诡雷的金陵城, 赵箓恨不能赶紧离开。哪怕升官了,赵箓也是觉得跑路了,去找战更安全些。再留在了金陵城,他都担心被唐王的大扫帚扫过时,一不小心成了被剪除的对象啊。

  要知道,赵家也是米国舅的亲戚。

  当然,赵箓更知道,那是因为赵家一直在外,而没有留于金陵城。在唐王眼中,赵家于金陵城内,根基不深。

  再加上,赵家在英德郡经营日久,这是担心把赵家逼狠了,会出乱子嘛。

  赵箓请战,唐王刘平安准了。

  在唐王眼中,赵箓算得一员福将。总之,回回打仗没吃亏。

  九月天清气爽时,赵箓是得胜归来。

  赵箓觉得他的运气不错,这一战,莫名奇妙的他居然大胜特胜。至于益州兵马为何突然攻势凶猛之时撤军,赵箓也是摸不着头脑。

  不过,这不妨碍了,赵箓头一回领大军参战,得了大胜的名头。

  挟势归金陵城,赵箓升官了。

  从殿前主力军都指挥使,长了一级,成了殿前主力军副都点检,这个殿前主力军的二把手。至于点检之位嘛,唐王刘平安暂时还没有任命,自己领着殿前主力军点检的虎符。

  原由嘛,就是米国舅解职后,唐王刘平安心头有好几个中意人选,暂时还没有决定好究竟选哪一个?

  在十月初时,唐王刘平安晕厥于唐王府的政事堂中。

  整个王廷的朝臣们,俱是震惊。

  次日,唐王传召,将庶长子记名于嫡妻李氏名下,尔后,立膝下唯一的儿子为唐王世子。并且,还为世子选了五位顾命大臣。

  世子太傅李由,李王妃的亲爹。

  枢密使王博,政事堂的一把手。

  禁军一把手,禁军都指挥使程灿。

  侍卫司主力军一把手,侍卫司马步军都指挥使司马达。

  至于说赵箓这个殿前主力军的副都点检嘛,就是一个闷头干听王旨,然后,磕头的命儿。

  又三日,唐王刘平安逝。世子刘定义登位,成为了新的唐王。这一年,长兴十五年的十月。

  虽说,赵箓是殿前主力军的二把手,不过嘛,介于一把手没认命,所以,他是实际主持了殿前主力军的当家人。而且,在金陵城里,赵箓也找到了老前辈,那便是他爹的好兄弟,赵箓本人得叫一声郭伯父的郭崇简。

  郭崇简这些年里,爬得还挺快的。

  这不,都是当上了禁军的三把手,禁军都虞候。

  有了郭伯父的帮忙,赵箓在军方系统里,也是混得如鱼得水。可以说,这禁军和殿前主力军嘛,他都是能拿主意的。

  至于说,侍卫司主力军嘛,呵呵,就跟赵箓有点不对付了。

  要说,原由也挺简单的。那便是太傅李由看赵箓不顺眼。这金陵城三大军中,赵箓一个二十五的青年,在这等老臣眼里,就是一个毛头小子,眼热赵箓爬得太快,这是心中愤愤不平嘛。

  特别是赵箓顺着郭伯父的介绍,一头奔向了枢密使王博的麾下后,太傅李由的心腹,侍卫司主力军的一把手司马达,自然就是有针对的指向了赵箓。

  至于为何不指向了郭崇简,一来是郭崇简的资历够深,二来嘛,禁军一把手程灿也是顾命大臣。这李由还得卖程灿的面子,不敢开罪了禁军嘛。

第142章240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福孕连连完整版+番外章节

正文卷

福孕连连完整版+番外